[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交叉口问题诊断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2215.X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强;马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怀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交叉口 问题 诊断 交通 运行 状态 评估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面向交叉口问题诊断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交通路口的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所述各交通路口的运行参数是根据各交通路口的交通数据确定的;
根据所述各交通路口的第一运行参数,确定出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根据所述各交通路口的第二运行参数,确定出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
对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进行时段合并,确定出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问题时段的时长;
根据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和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问题时段的时长以及所述原因类型,确定出具有所述问题路口类型的交通路口对应的问题原因;
所述各交通路口的第二运行参数还包括饱和度;
所述原因类型包括转向流量过饱和、转向通行效率低、不同转向需求不均、不同转向通行效率不均、转向存在绿灯空放、存在干扰导致绿灯损失以及周期-流量不匹配;
所述根据所述各交通路口的第二运行参数,确定出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包括:
针对所述各交通路口的任一交通路口,若所述交通路口在第二时间间隔内的任一转向的最大饱和度大于等于第一饱和度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转向流量过饱和;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任一拥堵转向的最小饱和度小于等于第二饱和度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转向通行效率低;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所有转向的最大车道平均流量与最小车道平均流量的差值大于等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不同转向需求不均;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所有拥堵转向的最大饱和度与最小饱和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饱和度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不同转向通行效率不均;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任一转向为非拥堵转向且相位绿灯损失时间大于零,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转向存在绿灯空放;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任一转向为拥堵转向且相位绿灯损失时间大于零,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存在干扰导致绿灯损失;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平滑路口流量与信号周期的比值小于周期-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的原因类型为所述周期-流量不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交通路口的运行参数包括车辆排队长度、停车次数、行程时间比、延误以及相位绿灯损失时间;
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包括拥堵路口、失衡路口和空放路口;
所述根据所述各交通路口的第一运行参数,确定出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包括:
针对所述各交通路口的任一交通路口,若所述交通路口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车辆排队长度与路段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长度阈值且车均停车次数大于次数阈值,或行程时间比大于等于行程时间比阈值且所述车辆排队长队与所述路段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二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为所述拥堵路口;
若所述交通路口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同时存在拥堵方向和非拥堵,或至少存在两个拥堵方向且所有拥堵转向中最大延误和最小延误的差值大于延误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为所述失衡路口;
若所述交通路口的任一交通相位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相位绿灯损失时间大于损失阈值,则确定所述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为所述空放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各交通路口的问题路口类型进行时段合并,确定出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问题时段的时长,包括:
按照所述各交通路口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问题路口类型,分别将连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进行合并,确定出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第一问题时段;
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问题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将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问题时段进行合并,确定出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第二问题时段;
根据所述第一问题时段和所述第二问题时段,得到所述问题路口类型对应的问题时段的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2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操作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