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2840.4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严靖博;杨征;张醒兴;谷月峰;袁勇;尹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C1/02;C22F1/00;B21B3/00;B21B37/7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变形 高温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析出强化的方式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高温强度,同时加入较高的Cr元素含量以确保其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为避免较高Cr含量对组织稳定性及加工性造成的危害,合金中合金控制C元素含量的同时调整W、Mo、Nb、Al、Ti等元素含量及相对比例,最终避免加工及热处理过程中大尺寸的α‑Cr形成。按照本发明获得的材料由奥氏体、Ni3Al(γ’)、少量α‑Cr及晶界M23C6型碳化物四种物相构成,其中晶内γ’强化相体积分数达到20%以上,α‑Cr及晶界碳化物体积分数分别不超过3%与5%。同时,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及良好抗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温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过/再热器、主蒸汽管道与集箱等高温部件的使用性能需求。
背景技术
随着服役环境的日趋严苛,高温部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例如随着燃煤机组蒸汽参数的不断增长,其对锅炉过/再热器、主蒸汽管道与集箱等部件的强度性能要求不管提高。与此同时,高温服役环境也不断对材料抗氧化/腐蚀性能的提出新的调整。随着蒸汽参数上升至700℃以上,具有高强耐蚀性能的高温合金已成为上述部件的唯一选择。为改善高温合金的抗腐蚀/氧化性能,其成分中一般需含有较高的Cr元素含量,但这也将造成组织不稳定,并容易促进α-Cr等TCP相析出,进而危害和金强度及加工性能。
近年来有关耐热钢的许多研究指出,当有效控制TCP相在合金中的尺寸及体积分数时,其不会对合金性能带来明显危害。此外,当控制TCP相尺寸在较小的范围时,甚至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合金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国外已相继开发出了以CrNbN为强化相的HR3C、NF709合金;以LAVES为强化相的HR6W、18-30-3合金;以α-Cr为强化相的CR60A、HR35合金。此外,也先后完成了对上述大部分合金的加工变形。由此可见,通过合理控制合金成分及加工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具有优异高温性能及良好加工性的新型合金材料。
α-Cr的析出主要与其在合金中过饱和固溶度、形核能以及Cr元素的固溶度等有关。因此,通过合金化元素的调整可以一定程度抑制α-Cr的形核与生长过程。其中,通过添加较高的C元素,并结合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促进过饱和固溶的Cr元素形成碳化物可以有效抑制针状α-Cr的形成。然而,过高的C元素含量也将对合金的加工成型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C:0.1~0.18%,Cr:28~32%,Co:10~15%,Mn:≤0.5%,Si:≤0.5%,Mo:0.3~0.6%,W:5.0~7.0%,Nb:0.2~0.5%,Ti:2.0~2.5%,Al:1.0~1.5%,Fe:0.5~1.0%,余量为Ni。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当合金中Cr质量百分数高于30%时,C质量百分数不低于0.15%,Nb质量百分数不高于0.3%。
一种高碳、铬含量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金冶炼:按质量百分数计,将C:0.1~0.18%,Cr:28~32%,Co:10~15%,Mn:≤0.5%,Si:≤0.5%,Mo:0.3~0.6%,W:5.0~7.0%,Nb:0.2~0.5%,Ti:2.0~2.5%,Al:1.0~1.5%,Fe:0.5~1.0%,余量为Ni,加入到真空感应炉中,在真空下以及氩气保护下,进行冶炼,精炼,得到合金铸锭;
2)高温轧制:将合金铸锭在950-1020℃保温0.5-1.0小时,随后在1160-1200℃进行24-72小时的均匀化处理,最后将其在γ’溶解温度以上50-100℃进行高温轧制,每道次变形量15-25%,总变形量不低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铺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孤独症血清神经元来源外泌体标志物OSTC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