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5655.0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淇铭;曾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淇铭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袁辰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维修 快速 电缆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维修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及方法,所述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且所述移动平台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移动平台前侧设置有拖车臂,且所述移动平台顶面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收放组件和第二收放组件,所述移动平台顶面两端均设置有维护组件,且所述移动平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接地组件,本发明能够独立和组合使用多个缠线辊,降低了长距离电缆收放时缠线辊的压力,且能够独立对多根电缆进行收放作业,提高了收放效率,同时能够对电缆外表面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电缆因为拖拽而携带起的杂质对后续存放造成的影响,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电力维修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电力系统在架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电缆的铺设,目前电力工程用自动收放线装置,虽能进行自动收放线缆,但存在以下问题:长距离电缆收放时,使用独立的缠线架容易增加其工作强度,且收放效率低;不能根据情况进行独立和组合使用对单条或多条电缆的收放;不能对拖拽的电缆进行维护,容易在收紧放置后,导致电缆的损坏,造成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维修用可快速收放的电缆抽芯设备,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且所述移动平台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移动平台前侧设置有拖车臂,且所述移动平台顶面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收放组件和第二收放组件,所述移动平台顶面两端均设置有维护组件,且所述移动平台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接地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且呈岔开状分布的底架,所述底架之间活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外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板,且所述转动柱通过传动轴与电机一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放组件包括与其中一块连接钢板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内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一缠线辊,两个所述第一缠线辊共用一个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放组件包括与余下两块钢板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二缠线辊,所述第二缠线辊两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件,右侧所述转动连接件侧壁活动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动力电机,左侧所述转动连接件和安装框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杆和第二气缸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件底部固定连接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框内腔底部滑动连接的联动块,所述转动连接件呈凸型结构,且所述转动连接件上开设有两面壁分别开设有轴槽和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维护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半圆柱壳和下半圆柱壳,所述上半圆柱壳和下半圆柱壳之间通过定位插杆固定连接,且所述上半圆柱壳和下半圆柱壳对接后内腔形成贯通状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圆柱壳内腔具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内均匀设有导线压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半圆柱壳内腔前端设有套壳,所述套壳内呈叠圈状设置有海绵圈,且所述套壳后方的下半圆柱壳内腔壁上对称设置有喷枪,所述喷枪处下方开设有收集槽,且所述喷枪后方的下半圆柱壳内腔壁上贴附固定有电热片,所述下半圆柱壳侧壁开设有注料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淇铭,未经张淇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