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5795.8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4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童瑜粲;张欢;续芳;杨渐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通九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967;G08G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摄像头 避险 车道 应急 救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道路安全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方法包括:系统开始或复位;判断是否有物体闯入避险车道内;判断闯入物体是否为失控车辆;云服务器控制信息显示模块显示允许停靠信息;云服务器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通知管理人员并控制信息显示模块显示禁止停靠信息;进行现场紧急救援;完成救援。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能够准确失控车辆闯入,避免二次事故,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救援,避免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避险车道常常设置于长大下坡的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用于失控车辆的救援。然而,由于避险车道在建造时,往往很少考虑信息化手段。在实际运营中,即使有失控车辆冲入了,也常常因为救援部门未能及时的知晓有失控车辆冲入而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造成车毁人亡。同时,还可能因为后面的失控车辆不知道避险车道被占用了,再次冲入避险车道,造成二次事故。
另外,目前采用信息化手段的避险车道大多基于红外对射,通过检测红外线是否被阻隔,来判断是否有车冲入,从而报警。然而,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的区分车辆还是人或者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红外阻隔,所以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是真的有车失控冲入避险车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能够准确失控车辆闯入,避免二次事故,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救援,避免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避险车道上的图像信息,并通过轮廓检测算法检测图像信息,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检测结果向管理人员发送信息提醒并控制信息显示模块进行信息显示;
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以文字和图像的方式显示提示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在信息采集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避险车道内有失控车辆停靠和避险车道内无失控车辆停靠,当避险车道内有失控车辆停靠,云服务器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通知管理人员,云服务器控制信息显示模块显示禁止停靠的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当避险车道内无失控车辆停靠,云服务器控制信息显示模块显示允许停靠的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禁止停靠的文字信息为避险车道内有失控车辆停靠,禁止进入本车道,所述禁止停靠的图像信息为避险车道内的失控车辆图像;所述允许停靠的文字信息为避险车道内无失控车辆停靠,允许进入本车道,所述允许停靠的图像信息为避险车道内无失控车辆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为摄像头,摄像头固定安装于避险车道的一侧,摄像头信息采集端对准避险车道;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为显示屏,显示屏固定安装于避险车道的上坡方向,显示屏的显示端对准失控车辆驶入的方向。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避险车道应急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系统开始或复位;
S102:信息采集模块采集避险车道上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有物体闯入避险车道内,如果没有物体闯入避险车道内,返回步骤S101;否则,执行步骤S103;
S103:通过轮廓检测算法判断闯入物体是否为失控车辆,如果不是失控车辆,执行步骤S104;如果是失控车辆,执行步骤S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通九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通九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7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