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5870.0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熹平;王博文;胡仲略;李梦佳;宫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45/40;B24B7/00;C25F3/1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注塑 工艺 实现 金属 变形 及其 聚合物 结合 方法 | ||
1.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剪裁好的金属板(1)置于变形模具(2)内,再将变形模具(2)置于注塑模具(3)中,此时金属板(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具有初始自由空腔(4)和变形空腔(5);
步骤二:将聚合物(6)的熔体注入至初始自由空腔(4)内,升高注塑压力使得金属板(1)发生向变形空腔(5)内延伸的形变;
步骤三:待聚合物(6)冷却后得到金属板(1)与聚合物(6)相复合的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一之前还包括用于增强聚合物(6)与金属板(1)复合后相互作用力的预处理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利用砂纸对金属板(1)上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对金属板(1)进行电解抛光处理,最后利用质量分数为5%-6%的磷酸溶液对金属板(1)进行氧化处理;
或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在金属板(1)上表面浸涂或涂覆胶黏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为铝、铜、铝合金、铜合金或碳钢;所述聚合物(6)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所述金属板(1)的厚度为0.5-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注塑压力为20-80MP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注塑模具(3)的温度为30-1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空腔(5)的最大宽度与最深深度的比值为1:0.1-1:0.7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3)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31)、动模板(32)、定模板(33)和注塑板(34),变形模具(2)位于动模板(32)和定模板(33)之间,所述金属板(1)位于变形模具(2)中,初始自由空腔(4)和变形空腔(5)分别位于金属板(1)两侧,所述注塑板(34)上具有注塑口(35),注塑口(35)与初始自由空腔(4)通过注塑流道(36)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模具(2)包括固定板(21)和活动板(22),所述固定板(21)嵌合在定模板(33)内,所述活动板(22)嵌合在动模板(32)内,所述固定板(21)底面具有向固定板(21)内部凹陷的安装槽(23),所述金属板(1)位于安装槽(23)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和动模板(32)之间设有可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32)移动的顶出机构(7)和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的模脚(9),所述模脚(9)对称设置在顶出机构(7)两侧且与顶出机构(7)的侧面相贴合,所述顶出机构(7)的一端压设在底板(31)上,另一端延伸至变形模具(2)内,还包括设置在顶出机构(7)与动模板(32)之间的缓冲弹簧(8),所述缓冲弹簧(8)一端压设在顶出机构(7)上,另一端压设在动模板(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8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