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7168.8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俊;赵康波;闫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7 | 分类号: | B62D1/187;B62D1/184;B62D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系统 车辆 | ||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盘、转向管柱和助力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上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转向管柱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转向盘连接的第一转轴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段连接的第二转轴段,所述第一转轴段用于安装车辆的点火开关,所述第二转轴段用于与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且所述第二转轴段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内,其中,所述助力电机的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套接处;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轴管、联接轴和扭杆,所述第一转轴管与所述第一转轴段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管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联接轴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花键槽配合的第一花键齿,所述联接轴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扭杆过盈配合的第一联接孔,所述扭杆远离所述联接轴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在开发不同车型的转向系统时,由于点火开关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第一转轴段的长度保持不变,即通过调整第二转轴段的长度确定不同车型的转向盘与助力电机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调整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长度确定套接处,进而确定不同车型的位置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的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夹紧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夹紧组件上的调节组件,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所述套接处,所述调节组件用于与所述套接处连接,以调节所述套管组件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夹紧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夹紧支架上的夹紧螺栓,所述夹紧螺栓用于将所述套接处夹紧于所述夹紧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支架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基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基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套接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夹紧螺栓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夹紧螺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夹紧螺杆上的夹紧螺母和夹紧垫片,所述夹紧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垫片用于将所述夹紧螺杆的一端限制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夹紧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以夹紧或放松所述套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夹紧螺杆穿过的第一调节口,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夹紧螺杆上的驱动件、止推件和调节支撑,所述止推件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抵接,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件和所述夹紧螺母之间,所述调节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调节支撑与所述套接处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紧螺杆在所述第一调节口内发生偏转,以通过所述调节支撑带动所述套管组件进行角度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销,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销配合的销孔;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安装销的下方,所述夹紧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基板连接的边板,所述边板的上端与所述卡接件卡合,所述边板的下端与所述助力电机的外壳通过弹性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万向节、传动套管、传动轴以及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套管包括与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的第一传动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管段连接的第二传动管段,所述第二传动管段上开设有第二花键槽,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段以及与第一传动轴段连接的第二传动轴段,所述第一传动轴段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花键槽配合的第二花键齿,所述第二传动轴段与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与转向器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1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具出模治具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