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结构及氨气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7199.3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弘毅;高一文;赵光杰;谷孟涛;梁伍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护 车间 氨气 回收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结构及氨气回收方法,保证车间内的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车间内设备的腐蚀,氨气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二次污染。飞灰养护车间中安装有氨气探测器;飞灰养护车间安装的收集风管与洗涤塔相连;洗涤塔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级填料段、第一级喷淋段、第二级填料段、第二级喷淋段、除雾板;储液箱通过循环泵与喷淋水管连接,喷淋水管与第一级喷淋段和第二级喷淋段连接;除盐水输入管道与储液箱连接;洗涤塔与离心风机进口连接,离心风机与飞灰养护车间相连;储液箱与除盐水泵连接,除盐水泵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与除盐水箱相连,除盐水箱与转移泵相连,转移泵与SNCR系统软水箱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结构及氨气回收方法,主要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飞灰养护车间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垃圾生产量的与日俱增,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很多垃圾焚烧厂也相应建设起来。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属于危险废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因此需对飞灰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置,使其满足填埋标准后才能进行填埋。
由于在垃圾焚烧的烟气净化工艺中通常采用氨水或尿素来对烟气进行脱销反应,这使得大量的氨被吸附在飞灰孔结构内,过量的氨在飞灰半干法脱硫工艺中也会生成重金属氨盐化合物;而目前国内使用的飞灰重金属稳定化药剂大部分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物质,在进行飞灰重金属稳定化处置时,飞灰与重金属稳定化强碱性药剂接触后会将飞灰中残存的氨或飞灰烟气治理中生成的氨盐反应或置换,使氨游离溢出到空气中。另外飞灰稳定化药剂也会分解释放出氨气。
在很多垃圾焚烧厂,飞灰在焚烧间螯合后转运至飞灰养护车间储存、养护、采样和化验,大量稳定化后的飞灰存储在飞灰养护车间,导致飞灰养护车间内氨味很浓,超出人体接受范围,使很多操作工人眼睛、鼻子均会受到刺激气体的伤害,患上呼吸粘膜疾病。另外氨气含量过高,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常采用稀酸来中和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高效去除氨气,但是消耗稀酸资源,并且产生的含酸废水需要进一步处理。
为了解决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问题,保证车间内的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车间内设备的腐蚀,并考虑氨气的回收利用,减少二次污染,亟需设计研发一种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结构及氨气回收方法,保证车间内的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车间内设备的腐蚀,氨气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灰养护车间的氨气回收结构,包括飞灰养护车间和SNCR系统软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风管、除盐水输入管道、洗涤塔、储液箱、第一级填料段、第一级喷淋段、第二级填料段、第二级喷淋段、除雾板、洗涤塔出口风管、离心风机、排气风管、循环泵、喷淋水管、除盐水泵、过滤器、除盐水箱和转移泵;飞灰养护车间中安装有氨气探测器;飞灰养护车间的顶部安装有收集风管,收集风管与洗涤塔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收集风管设置有抽气口;洗涤塔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级填料段、第一级喷淋段、第二级填料段、第二级喷淋段、除雾板;洗涤塔底部设有储液箱,储液箱通过循环泵与喷淋水管连接,喷淋水管与第一级喷淋段和第二级喷淋段连接;除盐水输入管道与储液箱连接;洗涤塔的上部排气口通过洗涤塔出口风管与离心风机进口连接,离心风机出口通过排气风管与飞灰养护车间相连;储液箱与除盐水泵进口连接,除盐水泵出口与过滤器进口连接,过滤器出口与除盐水箱进口相连,除盐水箱出口与转移泵进口相连,转移泵出口与SNCR系统软水箱的进口相连。
本发明所述的洗涤塔底部装有排污阀。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级填料段和第二级填料段中的填料采用塑料阶梯环填料。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级喷淋段和第二级喷淋段中均设有液体分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影液循环再生利用系统及其过滤再生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材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