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7350.3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廖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B64C39/02;B64D47/08;G01J5/00;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无人机 夜间 搜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夜间搜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及方法,包括无人机与遥控设备,遥控设备装配有显示屏、声音播放器与第一语言接收模块,无人机装配有红外热成像仪、微光夜视仪、小型计算机、第二语言接收模块、扩音器与无线通讯模块,小型计算机装配有GPS定位系统与图像采集器,本发明可在夜晚通过无人机进行搜救工作,无人机搭载有红外热成像仪和微光夜视仪且可在进行搜救工作前,对人体在夜间做出各种动作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形状特征进行收集,并储存在小型计算机中,让小型计算机进行学习,便于在救援过程中,识别人的红外热像图发热形状,增加搜救效率的同时增加搜救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夜间搜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共发生348起事故,其中,受伤事故115起,受伤人数123人;死亡事故40起,死亡人数45人;失踪事故4起,失踪人数4人;无人员伤亡事故189起。每年的失踪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去搜寻和救援这些人成了热点问题。但是据我们调查,目前的搜救方式基本上都是在白天,但是到了晚上,由于视线原因就十分不方便搜救人员进行搜救,晚上让搜救人员通过人力进行搜寻工作,效率极低的同时,还使搜救人员本身会面临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如今发明“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及方法”十分有必要,增加搜救人员夜晚的搜救效率,还能保障搜救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及方法,可在夜晚通过无人机进行搜救工作,无人机搭载有红外热成像仪和微光夜视仪,方便搜救工作开展,且可在进行搜救工作前,对人体在夜间做出各种动作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形状特征进行收集,并储存在小型计算机中,让小型计算机进行学习,便于在救援过程中,识别人的红外热像图发热形状,并且可在搜救过程中,自动识别人体在夜间做出各种动作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形状特征,增加搜救效率的同时增加搜救的精准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夜间搜寻系统,包括无人机和遥控设备与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人机内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源,所述遥控设备内置有第二可充电电源,:所述遥控设备装配有显示屏、声音播放器与第一语言接收模块,所述无人机装配有红外热成像仪、微光夜视仪、小型计算机、第二语言接收模块与扩音器,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源电源输出端与小型计算机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小型计算机电源输出端与红外热成像仪、微光夜视仪、第二语言接收模块与扩音器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红外热成像仪、微光夜视仪与第二语言接收模块信号输出端与小型计算机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小型计算机装配有GPS定位系统与图像采集器,所述小型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遥控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源电源输出端与显示屏、声音播放器和第一语言接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红外热成像仪使通过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收人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还可根据人体所散发出来的红外辐射能量,对人体体温进行检测,在红外热像图中显示出来,并且可将得到红外热像图传送给小型计算机储存下来,小型计算机可用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红外热像图传送给遥控设备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供搜救人员查看;
所述微光夜视仪可在夜晚微弱月光、星光、大气辉光、银河光等自然界的夜天光作照明,借助于光增强器把目标反射回来的微弱光子放大并转换为可见图像,微光夜视仪可将得到的图像传送给小型计算机中储存下来,小型计算机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微光夜视仪所检测的图像传送给遥控设备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供搜救人员查看;
所述图像采集器可根据需要搜救人员需要,用于特定的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热像图特征进行采集,并储存在小型计算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5G移动通信的便携式天线
- 下一篇:无人售卖车及售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