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9703.3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锡;杨必胜;赵志强;孙涛;李涛;王山扣;居飞;王一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采集 精度 优化 拟合 算法 | ||
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涉及测绘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先利用建筑物某个立面的点云数据,通过“投影”转换,拟合出该立面在投影面上的线的数据;在多个里面采用同样方式转换后,即可获取建筑物高精度数据。本发明通过最优化算法和提高有效样本率来提升最终结果的精确性,既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又保证了结果精度,便于为测绘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
背景技术
在数字化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三维点云数据可以有效记录物体表面的几何属性和位置信息,因此,在工程测绘领域里,通常采用点云模型中的有限采样来获取所需的测量数据。
现有技术中,由于立面角点云数据精度低不能直接采集,所以点云采集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对立面精度的测量:(1)基于墙边线两点测量法,如图7中,以图中两个×点为测量的两个基点;(2)基于墙角线的延长线法,图8所示,将建筑物相邻面的延长线的交点为测量基点。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测量方法,而最终测量的直线精度和这两个点有关,这两个点的选取具有随机性,因此获取的立面测量精度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先利用建筑物某个立面的点云数据,通过“投影”转换,拟合出该立面在投影面上的线的数据;在多个里面采用同样方式转换后,即可获取建筑物高精度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计算点云矩形最佳面积s;
2)给定宽度w,计算出相应矩形的高度h;
3)使用清华山维软件设置高度为h去裁切点云数据,观察裁切后的数据是否是平直面;
4)利用裁切后的点云数据结合点云误差G偏移出点云数据集C;
5)将数据集C中的点云去高度化拟合成一条直线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点源数量超过N个就可以拟合出相当高精度的直线,即最佳点源选取数量为N,若点云密度为R,则点云矩形最佳面积s=N/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若观察裁切后的数据是平直面,则执行所述步骤4),否则,返回执行所述步骤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详细如下:
4.1)将裁切后的点云数据去高度化,得到二维带状图;
4.2)在二维带状图的点云数据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取两个点P1、P2,它们之间的长度为l(l≥w);
4.3)通过两点及点云误差G、结合生成一个以该两点连线为中心线向左右两边偏移距离为G的矩形,该矩形再沿着高度方向偏移高度h形成一个立方体点云数据集C,其立方体长度为l、宽度为2G、高度为h。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优化了传统方法中的数据提取精度和测量精度,最大程度地利用整个立面点云数据拟合出一条更可靠的直线,通过最优化算法和提高有效样本率来提升最终结果的精确性,既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又保证了结果精度,便于为测绘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裁切后的点云数据的平直面三维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易图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易图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9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装的变压器用底座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岩溶隧道的处理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