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清淤结构及其清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1854.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覃贵赟;查贵锋;李瑞君;覃贵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冰梅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A01G9/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赵团军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清淤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结构及其清淤方法,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有若干间隔铺设于河道底部的沉积收集架、布置于河道两岸的地基固定架,所述沉积收集架的安装于若干地基固定架上,所述沉积收集架上设有多个沉积格,所述沉积收集架于每一沉积格内设有排淤口,且位于其自周侧均设有抽淤口,所述沉积收集架内部设有连通管道,多个所述排淤口通过连通管道均与抽淤口连通;通过所述抽淤口上外接的泥浆泵的作用下抽出沉积收集架内部的淤泥。本发明采用间隔式的清淤方法,在河道的上、中、下游的河道段进行清淤处理,利用清淤结构的预埋处理,对河道底部的黑臭淤泥进行清理,且施工简单,后期处理河底淤泥方式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用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河道清淤结构及其清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河道清淤已经从过去的提高河道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的传统水利工程目标向生态水利目标拓展,在许多河道清淤工程中多采用大型清淤装备、清淤船只,大型清淤设备无法进入中小河流或者农村河道进行清淤工程,特别是受到污染的河道而言,清淤工程多是基于人工体力劳作的方式配合机械设备来完成,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治理,却不能较好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达不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延长河道治理周期以及能够在后期持续性的进行清淤,降低后期污水治理成本,提高河道生态的自净能力,达到了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利于环境的保护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清淤结构,包括有若干间隔铺设于河道底部的沉积收集架、布置于河道两岸的地基固定架,所述沉积收集架的安装于若干地基固定架上,所述沉积收集架上设有多个沉积格,所述沉积收集架于每一沉积格内设有排淤口,且位于其自周侧均设有抽淤口,所述沉积收集架内部设有连通管道,多个所述排淤口通过连通管道均与抽淤口连通;通过所述抽淤口上外接的泥浆泵的作用下抽出沉积收集架内部的淤泥;
所述地基固定架包括用于固定沉积收集架的定位端以及安装于河道两岸的固定端,所述定位端采用扣合式与沉积收集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通过固定桩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沉积收集架采用拼接结构,多个拼装式的所述沉积收集架的侧部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沉积格内部采用漏斗结构,所述排淤口设置在漏斗结构开口最小端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沉积收集架四周侧的抽淤口连接有抽淤管,所述抽淤管安装在地基固定架的中部。
作为优选,同一侧的两所述地基固定架之间设有阶梯式的植物种植区。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其能够逐步的对整段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延长河道治理周期以及能够在后期持续性的进行清淤,降低后期污水治理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勘测河道两岸和河道底部地质结构以及河道长度,获得BIM模型进行分析,指导并制作拼装式清淤结构,根据河道污染程度设置清淤结构的布置间隔以及布置位置;
b.利用打桩机和固定桩将地基固定架固定在河岸两边,填充植物种植区;
c.在施工前的初次清淤后,安装沉积收集架,依次多个清淤结构间隔布置在河道;
d.在第一次对沉积收集架进行清淤处理后,在植物种植区种植生态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冰梅,未经李冰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作业机器人的轨道式涂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太赫兹超表面贝塞尔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