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7802.6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仲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21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集料座和导向杆;所述底板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且还在底板的顶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顶面左右两侧均通过架线管安装有一排照明灯,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动作杆上均安装有连接座,本检测机构对隧道内壁夯实层硬度检测时,所采用的检测机构为大面积性的撞击性检测,可以达到更好,面积更大的检测效果,且检测方法是利用大面积的检测机构将隧道内壁的夯实土层震到拱形座上,利用拱形座的流腔流到底部的集料座中,根据左右两侧的集料座中流入的土层量来判断隧道内壁夯实情况,且左右对称式的此种检测试,可形成对比,检测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要求:1、边仰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样,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局部也可人工配合修整,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
隧道施工完毕后,需要对隧道顶面强度结构进行检测,现有检测方式是试压法,利用顶杆件,顶动隧道内壁,以观看其内壁土层的落土情况来判断隧道内壁夯实的质量,然而此种检测方式为局部性检测,并不能根据隧道拱形内壁结构更加全面的将隧道内壁夯实层检测,其局部性检测方式检测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隧道内壁夯实层坚硬度检测方式是试压法,利用顶杆件,顶动隧道内壁,以观看其内壁土层的落土情况来判断隧道内壁夯实的质量,然而此种检测方式为局部性检测,并不能根据隧道拱形内壁结构更加全面的将隧道内壁夯实层检测,其局部性检测方式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监测装置,包括底板,电控箱,架线管,照明灯,手杆,左撞击座,右撞击座,安装板,第一电动缸,第二电动缸,连接座,拱形座,加强座,流座,撞击块,焊板,弹簧,槽口,倾斜板,集料座和导向杆;所述底板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且还在底板的顶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顶面左右两侧均通过架线管安装有一排照明灯,且这两排照明灯均与电控箱内的储电池电性连接,并且这两排照明灯均按上扬式倾斜设置;所述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的前端面均还安装有弯曲状的手杆,且在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并且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均与电控箱内的电源组件实现电性控制连接;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动作杆上均安装有连接座,且两连接座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拱形座;所述拱形座的顶面均还焊接有一排加强座,且加强座的顶面共同焊接有流座;所述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的外端面均还焊接有一根导向杆,且两导向杆均与拱形座上所开设的导向孔实现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撞击座和右撞击座的顶端面均为倾斜面结构,分别安装于它们上面的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均按上扬倾斜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流座均为弧形板结构,它们的顶面为沉腔结构,它们的沉腔面内均还焊接有密麻的撞击块。
进一步的:所述撞击块均为实心的圆柱座结构,它们的顶部面采用光滑的圆角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流座的底端头均开设有长方形口结构的槽口,且槽口所在面域的外侧均还焊接有倾斜板。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座与流座之间的底侧位置均还焊接有集料座,且集料座正位于槽口的内侧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面均还焊接有一片焊板,且两焊板的外端头均还安装有一排弹簧,且这些弹簧的外端头均又焊连于拱形座的内端面上。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监测装置进行隧道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仲,未经张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7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