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7871.7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2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兰;王亚宁;周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3/00 | 分类号: | G08G3/00;G08G3/02;B08B1/0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王景洲 |
地址: | 264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航 施工 水域 中控式 船舶 安全 航行 诱导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涉及船舶航线领域,解决了在扎入河底时容易与外物触碰导致探头部分发生损坏;探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沾染淤泥,而现有装置在清理探头上的污泥时需要从河底取出进行清理,清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上滑动连接有探头安装结构,且探头安装结构上安装有一个探头结构。限位座为凹形结构,且限位座焊接在卡槽A和卡槽B的前侧位置,当固定杆与限位座内壁顶端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与卡槽A水平向对正;当固定杆与限位座内壁底端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与卡槽B水平向对正,从而可提高固定杆与卡槽A以及卡槽B卡接时的顺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航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计海洋和内河船舶航线时,现在主要依靠驾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手工设计起讫港之间的船舶航行线路,还需要沿途设置多个诱导装置探头,放置船舶触礁造成安全事故。
如申请号:CN201910104720.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安全航行智能诱导装置,该装置中能够根据诱导船舶OS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自动计算生成并在ECDIS上显示从该位置到本航次规划终点的安全航行最佳线路;当诱导船舶周围监视距离内存在过往船舶时,能够自动判断风险并生成慎航角,用不同颜色表示诱导船舶OS相对于不同过往船舶TS的慎航角,同时可以用慎航角的边长进一步区分OS相对于不同TS的慎航角以及表示发生碰撞的OS最小速度,并以此标示诱导船舶OS与不同过往船舶TS接触或碰撞的先后顺序和避免碰撞的OS最大速度,从而获取诱导船舶OS的安全航向角度范围和相对于不同TS需要谨慎航行的角度范围,以及在慎航角范围内航行时为保证安全OS需要降速的幅度,为驾驶员提供智能化安全航行支持。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其在设置时需要使用过个诱导探头进行辅助使用,目前在设置诱导探头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装置在扎入河底时容易与外物触碰导致探头部分发生损坏,而不能够实现扎入过程中以及扎入后探头位置的快速切换,来满足扎入时的防护以及扎入后的避免遮挡;再者是,现有装置上的探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沾染淤泥,而现有装置在清理探头上的污泥时需要从河底取出进行清理,清理难度较大耗时耗力。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在扎入河底时容易与外物触碰导致探头部分发生损坏,而不能够实现扎入过程中以及扎入后探头位置的快速切换,来满足扎入时的防护以及扎入后的避免遮挡;再者是,现有装置上的探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沾染淤泥,而现有装置在清理探头上的污泥时需要从河底取出进行清理,清理难度较大耗时耗力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通航施工水域中控式船舶安全航行诱导装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上滑动连接有探头安装结构,且探头安装结构上安装有一个探头结构;所述主体板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调节结构,且调节结构上焊接有一个擦拭结构,并且擦拭结构上焊接有一个遮挡结构;当转动柱形杆使固定杆与卡槽A卡接时,此时为本装置的插入状态;当向下滑动柱形杆使固定杆与卡槽B卡接时,此时探头安装结构与滑动座接触,且在探头安装结构的推动下滑动座处于向下滑动收缩,并且此时探头安装结构上安装的探头结构与观察孔对正,从而可保证在安装本装过程中探头主体的安全性;所述主体板上焊接有一个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为凹形结构,且限位座焊接在卡槽A和卡槽B的前侧位置,当固定杆与限位座内壁顶端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与卡槽A水平向对正;当固定杆与限位座内壁底端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与卡槽B水平向对正,从而可提高固定杆与卡槽A以及卡槽B卡接时的顺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未经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7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