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1811.8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5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龙;李超;耿文龙;陈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斯麦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22/20;B21D43/0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冠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71 | 代理人: | 金慧君 |
地址: | 111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钣金件 冲压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主要由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模具配合完成,所述钣金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外部框架、水平冲压机构、竖直冲压机构、角度调节冲压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传统钣金件冲压过程中将钣金件冲压成工件时,规格较为单一,种类较少,当对不同规格钣金件工件进行冲压时,需要多次更换冲压头,工艺较为繁琐,b现有冲压设备无法降低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应变力,不能降低钣金件折弯后发生弹性变形概率,导致钣金件加工成工件的质量下降,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钣金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钣金件加工制品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航空航天、国防建设中,钣金件加工过程中,同一类工件所需要的规格大小不一,且加工过程中,钣金件易发生折弯弹性变形,需要更进一步的处理。
目前,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 传统钣金件冲压过程中,钣金件冲压成工件的规格较为单一,种类较少,当对不同规格钣金件工件进行冲压时,需要多次更换冲压头,工艺较为繁琐,b 现有冲压设备无法降低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应变力,不能降低钣金件折弯后发生弹性变形概率,导致钣金件工件的质量下降,影响后续使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可以解决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 传统钣金件冲压过程中将钣金件冲压成工件时,规格较为单一,种类较少,当对不同规格钣金件工件进行冲压时,需要多次更换冲压头,工艺较为繁琐,b 现有冲压设备无法降低钣金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应变力,不能降低钣金件折弯后发生弹性变形概率,导致钣金件工件的质量下降,影响后续使用。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主要由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模具配合完成,所述钣金件冲压成型模具包括外部框架、水平冲压机构、竖直冲压机构、角度调节冲压机构,其中所述外部框架上方内壁上安装有竖直冲压机构,竖直冲压机构上安装有水平冲压机构,竖直冲压机构左右两侧内部安装有角度调节冲压机构;其中:
所述的外部框架包括U型板以及塑型架,U型板下方内壁上开设有锥形槽,锥形槽内通过滑动方式设置有塑型架,塑型架上开设有穿插孔,U型板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穿插孔配合的固定孔,穿插孔内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插入到固定孔的内部将塑型架固定在U型板上。
所述的竖直冲压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气缸、升降轴、竖直冲压机架、移动挡板、宽度调节板以及双向调节气缸,其中所述的升降驱动气缸安装在外部框架上方内壁上,升降驱动气缸输出轴与升降轴上端连接,升降轴下端与竖直冲压机架通过固定连接,双向调节气缸安装在竖直冲压机架内部,宽度调节板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移动挡板,移动挡板和双向调节气缸连接,宽度调节板前后两侧开设有U型槽,宽度调节板与竖直冲压机架通过U型槽滑动配合。
所述的角度调节冲压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角度调节板、支撑柱、棘轮、棘爪以及往复冲压支链,其中电动伸缩杆上端通过销轴与竖直冲压机构相连接,电动伸缩杆下端通过销轴与角度调节板相连接,支撑柱通过焊接固定在宽度调节板上,角度调节板与支撑柱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角度调节板下端安装有棘爪,棘爪下端配合安装有棘轮,其中,棘轮安装在支撑柱上,角度调节板内部开设有腔体,腔体内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往复冲压支链。
所述的水平冲压机构包括水平驱动气缸、水平传动轴、竖直驱动气缸、竖直传动轴以及水平冲压支链,其中所述的水平驱动气缸安装在竖直冲压机构上,水平驱动气缸输出轴和水平传动轴相连接,竖直驱动气缸安装在水平传动轴上,竖直驱动气缸输出轴和竖直传动轴通过轴套连接,竖直传动轴下方安装有水平冲压支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斯麦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斯麦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