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1849.5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2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江志铭;李瑞宇;李越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董觉非;张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燃气锅炉 | ||
1.一种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包括锅炉主体(1)和燃烧器(2),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主体(1)上设有烟气进口(11)、烟气出口(15),所述锅炉主体(1)内设有炉胆(13)、换热器(17)、回燃室(14)、前烟箱(18)以及后烟箱(16),所述前烟箱(18)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燃烧器(2)连通;
所述燃烧器(2)安装在所述锅炉主体(1)一侧,所述燃烧器(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设有气体流道(212)和燃烧室(214),所述燃烧室(214)位于所述气体流道(212)一侧,所述燃烧室(214)内设有引射板(230),所述燃烧室(214)与所述烟气进口(11)连通;所述气体流道(212)中部设有燃气管道(220),所述燃气管道(220)进气端被隔板(234)分隔成第一进气口(222)和第二进气口(224),所述燃气管道(220)的出气端伸入所述燃烧室(214)中;所述燃气管道(220)外壁与所述壳体(21)内壁形成第一助燃流道(216),所述第一管道(3)一端与所述前烟箱(1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助燃流道(216)连通,所述第一助燃流道(216)内由所述燃气管道(220)外壁至壳体(21)处设有多层第二助燃流道(218),每层所述第二助燃流道(218)的出气端均设有多个喷嘴(2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胆(13)设置在所述锅炉主体(1)中部,所述炉胆(13)上方设有换热器(17),所述炉胆(13)尾部设有所述回燃室(14),所述炉胆(13)一端与所述烟气进口(11)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回燃室(14)连通,所述回燃室(14)上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回燃室(14)侧壁与所述烟气出口(15)连通;所述前烟箱(18)位于所述锅炉主体(1)远离所述回燃室(14)的一端,所述后烟箱(16)位于所述锅炉主体(1)靠近所述回燃室(14)的一端,所述后烟箱(16)与所述烟气出口(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胆(13)通过炉胆接口(12)与所述烟气进口(11)连通,所述炉胆接口(12)的纵截面为喇叭形,且靠近所述炉胆(13)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炉胆(13)一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胆(13)为波纹炉胆。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多层所述第二助燃流道(218)的轴线均与所述燃气管道(220)的轴线重合,且多层所述第二助燃流道(218)的出气端均伸入所述燃烧室(214)中,多层所述第二助燃流道(218)的出气端不在与所述燃气管道(220)的轴线垂直的同一个截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多层所述第二助燃流道(218)的出气端由所述燃气管道(220)外壁至壳体(21)处依次向所述燃烧室(214)一侧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射板(230)沿所述燃烧室(214)的圆周方向呈环状设置,所述引射板(230)由所述气体流道(212)一侧向所述燃烧室(214)一侧倾斜,所述引射板(230)与所述燃烧室(214)内壁间的夹角为30°~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管道(220)中设有混合装置(226),所述混合装置(226)包括圆环形支架(2262)和多块挡板(2264),所述圆环形支架(2262)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220)内壁,多块所述挡板(2264)沿所述圆环形支架(226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圆环形支架(226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3)侧壁连有空气流道(4)。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低氮节能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口(222)和所述第二进气口(224)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进气口(222)、所述第二进气口(224)开度的调节挡板(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8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网电压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组合扩展的探测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