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2472.5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46;F24F11/58;F03B13/00;H02S10/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耿路 |
地址: | 635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多功能 智能 生态 建筑 系统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包括建筑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00)内安装有地源热泵机组(103),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上端通过水泵I(117)连接有管道(105),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下端连接有换热管(104),所述换热管(104)埋于地下层(102),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所述换热管(104)与所述管道(105)形成闭环,所述管道(105)与所述换热管(104)之间设置有多个地热交换器(106),所述地热交换器(106)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100)内;
所述建筑本体(100)内安装有蓄水箱(110),所述蓄水箱(110)内设置有叶轮(111),所述叶轮(111)连接有驱动发电机(112),所述驱动发电机(112)连接有蓄电池(113),所述叶轮(111)上端设置有雨水管(123),所述雨水管(123)连通至所述建筑本体(100)顶部,所述蓄水箱(110)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通过通水管(133)连通,所述通水管(133)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之间设置有电磁阀I(118);
所述建筑本体(100)安装有空调机(107)、温度传感器(120)、控制器(121),所述控制器(121)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20)、所述水泵I(117)、所述电磁阀I(118)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21)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控制模块或手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10)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16),所述蓄水箱(110)通过电磁阀II和连接管道(114)连接有市水,所述蓄水箱(110)连接有溢水管(115),所述溢水管(115)远离所述蓄水箱(110)的一端连通排水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1)与所述电磁阀II、所述液位传感器(116)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00)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109)和太阳能电池板(108),所述风力发电装置(10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8)均与所述蓄电池(113)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00)设有地下室(101),所述地源热泵机组(103)安装于所述地下室(101),所述地下室(101)设置有照明灯(119),所述照明灯(119)与所述蓄电池(1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123)与所述建筑本体(100)顶部连通处设置有过滤装置(129),所述过滤装置(129)依次由活性炭吸附层(130)、石英砂层(131)、过滤网(132)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04)由多个U型管连接组成,所述换热管(104)埋于地下层两米深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00)外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22),所述建筑本体(100)外表面固定有钢架体(124),所述钢架体(124)竖直固定有植被壳体(125),所述植被壳体(125)种植有绿化植被(12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能生态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壳体(125)连接有浇水管(127),所述浇水管(127)远离所述植被壳体(125)的一端通过水泵II(128)与蓄水箱(110)连接,所述水泵II(128)与所述控制器(12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文理学院,未经四川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24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鼠肺组织原代上皮干细胞球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流控核酸检测卡盒及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