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5575.7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博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G01B2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苏肖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道 列车 钢轨 轮对 测量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包括钢轨轮对,所述钢轨轮对的两端均设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钢轨轮对一端相接触的限位球座,所述活动夹板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夹块,且限位夹块的底部与钢轨轮对一端的外表面相接触。该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对于固定套装在支撑桁架外表面两端的平衡弹簧及其状态的设置,致使该测量机构中的测量压杆可以有一个对照基准来分别测量两侧钢轮的位置,进而避免了钢轨轮对上的两组钢轮同时向一侧偏移而无法被检测出来的问题,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测量机构的检测效果及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轮对是轨道列车与钢轨直接相接触的部分,其由左右两个钢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钢轨轮对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轨道车辆在钢轨上的正常运行和转向,其需要承受来自轨道车辆的全部静载荷及动载荷并把它传递给钢轨,是保证轨道列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
因此,在生产时对于轮对的压装具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将轮对内侧的间距控制在1353±3毫米的范围之内,故在轮对生产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对其内侧的间距进行检测,以严格控制钢轨轮对的生产质量,保证轨道列车的安全运行。
目前,现有的轮对检测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简单的杆状结构,使用方便快捷,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取以对钢轨轮对进行测量作业,但是该检测装置需要认为的控制其水平的状态,极易因放置的不平衡而导致其对于轮对的检测误差偏大,而且该检测装置只能检测两组钢轮间的间距,而没有一个对照基准,进而导致当两组钢轮同时向一侧偏移时就无法被检测出来了,其整个的检测效果较差且精度较低;其二为多传感器立式结构,这种检测装置体积庞大且无法被移动,在检测时只能将待检测的钢轨轮对移动到该设备上,致使该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在批量生产检测时需要逐个的搬移轮对,对于检测体积较大且质量较重的钢轨轮对来说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具备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检测的效率较高、设立了对照基准以防止两组钢轮向一侧偏移、检测的误差较小且精度较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轮对检测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简单的杆状结构,使用方便快捷,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取以对钢轨轮对进行测量作业,但是该检测装置需要认为的控制其水平的状态,极易因放置的不平衡而导致其对于轮对的检测误差偏大,而且该检测装置只能检测两组钢轮间的间距,而没有一个对照基准,进而导致当两组钢轮同时向一侧偏移时就无法被检测出来了,其整个的检测效果较差且精度较低;其二为多传感器立式结构,这种检测装置体积庞大且无法被移动,在检测时只能将待检测的钢轨轮对移动到该设备上,致使该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在批量生产检测时需要逐个的搬移轮对,对于检测体积较大且质量较重的钢轨轮对来说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轨道列车的钢轨轮对内距测量机构,包括钢轨轮对,所述钢轨轮对的两端均设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钢轨轮对一端相接触的限位球座,所述活动夹板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夹块,且限位夹块的底部与钢轨轮对一端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活动夹板的顶端活动套接有支撑桁架,所述支撑桁架一端的外表面且位于活动夹板的外侧套装有平衡弹簧,所述支撑桁架外表面的一端且位于活动夹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卡板,所述支撑桁架外表面的中部活动套装有活动抓手,且活动抓手的一端与活动夹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桁架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计算分析装置,所述计算分析装置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测量压杆,且两组测量压杆的另一端与钢轨轮对的内侧相接触,所述测量压杆的中部与通过与支撑桁架的外表面固定套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博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北博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5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