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328.9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后爱兵;熊亮;李运筹;黄寒;邓志鹏;柯常准;范小斌;卞勇;万振波;张志江;肖建军;张宇;陈堃;江雯;张傲冰;毕浩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武汉航道局黄石航道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075;B66F9/08;B66F9/18;B66F9/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820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道 码头 多功能 搬运车 | ||
1.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左竖杆(2)与前右竖杆(3),所述前左竖杆(2)的底端经底座梁(1)与前右竖杆(3)的底端相连接,前左竖杆(2)的顶端经弧形扶手(4)与前右竖杆(3)的顶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左竖杆(2)的中部经左后横板(21)与后左竖杆(5)的中部相连接,前右竖杆(3)的中部经右后横板(31)与后右竖杆(6)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后左竖杆(5)的底端与左辅横板(51)的中部相连接,左辅横板(51)的外端与前左竖杆(2)上近其底端的部位相连接,所述后右竖杆(6)的底端与右辅横板(61)的中部相连接,右辅横板(61)的外端与前右竖杆(3)上近其底端的部位相连接,后左竖杆(5)的顶端与弧形扶手(4)的一端相连接,弧形扶手(4)的另一端与后右竖杆(6)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底座梁(1)的两端分别与底左横梁(11)、底右横梁(12)的内端相连接,底左横梁(11)、底右横梁(12)的底面上均连接有前车轮(84)、后车轮(85),底座梁(1)的中部与提升泵(7)的底座相连接,提升泵(7)的输出端与连接梁(71)的中部相连接,连接梁(71)的两端分别与左齿轮(72)、右齿轮(73)的中部相连接,左齿轮(72)、右齿轮(73)的侧围上分别缠绕有对应的左链条(74)、右链条(75),左链条(74)、右链条(75)的一端均与固定横梁(76)的中部相连接,固定横梁(76)的两端分别与左后横板(21)、右后横板(31)的中部相连接,左链条(74)、右链条(75)的另一端均与爬升横板(8)的后侧面相连接,爬升横板(8)的前侧面的两端分别与左叉板(81)、右叉板(82)的内端相连接,左叉板(81)的中部经移动横板(83)与右叉板(82)的中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叉板(81)包括左叉竖板(811)与左叉横板(812),所述左叉竖板(811)的后侧面与爬升横板(8)的前侧面的左端相连接,左叉竖板(811)的底端与左叉横板(812)的内端垂直连接,左叉横板(812)的中部上开设有多个左固定孔(813);
所述右叉板(82)包括右叉竖板(821)与右叉横板(822),所述右叉竖板(821)的后侧面与爬升横板(8)的前侧面的右端相连接,右叉竖板(821)的底端与右叉横板(822)的内端垂直连接,右叉横板(822)的中部上开设有多个右固定孔(823);
所述移动横板(83)的两端均开设有移动固定孔(831),该移动固定孔(831)与左固定孔(813)或右固定孔(823)进行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横板(83)的中部的底面与悬挂钩(832)的顶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横板(8)的后侧面的两端分别与左爬升板(86)、右爬升板(87)的外端相连接,左爬升板(86)、右爬升板(87)的内端均近固定横梁(76)设置;
所述左爬升板(86)、右爬升板(87)的侧部上都连接有外爬升滑轮(88)、内爬升滑轮(89),所述外爬升滑轮(88)沿前左竖杆(2)或前右竖杆(3)的前侧围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内爬升滑轮(89)沿前左竖杆(2)或前右竖杆(3)的后侧围进行上下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爬升滑轮(88)的高度低于内爬升滑轮(89)的高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7)旁设置有泵踏板(77),该泵踏板(77)的底端与底座梁(1)的中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航道码头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辅横板(51)、右辅横板(61)的内端均与一个辅助轮(53)的顶部相连接,辅助轮(53)的底部悬空设置,且辅助轮(53)的底部低于前车轮(84)、后车轮(85)的顶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武汉航道局黄石航道管理处,未经长江武汉航道局黄石航道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3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