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肾功能损害风险降低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623.4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滨燕;秦献辉;张磊;王念;邢厚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42 | 分类号: | C12Q1/42;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肾功能 损害 风险 降低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待测个体是否接受降压药与叶酸的联合治疗以降低肾功能损害的风险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待测个体是否接受上述联合治疗的试剂盒。本发明通过特定实验室检测项目来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更佳用药方案,即实行个体化用药,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力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方法及其新用途,用于预测待测对象是否接受降血压药物与叶酸的联合治疗以降低肾功能损害风险,属于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受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危险因素。肾脏是高血压病理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因此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即包括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因高血压造成患者进入肾功能损害的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CKD逐渐演变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可能成为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等指标恶化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呈独立相关,也是高血压患者因并发症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造成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和肾小球功能受损,早期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往往有肾小管功能受损,肾脏病理改变常表现为肾小动脉或肾实质损害,以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为主,其发生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一般来说,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持续5-10年,即可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进而激发肾实质缺血性损害。研究显示,收缩压由120mmHg上升至130mmHg时,发生ESRD风险明显增高。
依那普利是一种常用降血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口服后在肝脏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而发挥作用。后者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为卡托普利的8倍以上。依那普利还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保持心肌收缩力,不影响心输出量,故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依那普利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它还能增加肾血流量,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代谢无明显影响。
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为1.5类复方新药,由依那普利和叶酸两种活性成份组成,其中叶酸用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或补充体内叶酸的不足。本发明人参与实施的一项临床研究(Huo Y,Li J,Qin X,et al.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the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2015;313:1325-35.)显示,在中国超过2万名高血压受试者中,每天服用10.8mg依叶(含10mg依那普利和0.8mg叶酸),平均疗程4.5年,结果发现,与单纯服用10mg依那普利相比,依叶能够进一步降低脑卒中风险21%。在该研究中还发现,使用依叶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保护,包括肾功能改善。
鉴于上述研究成果,降血压药物与叶酸长期联合治疗高血压,能进一步发挥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优势,也适用于已并发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预期可使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进展的风险降低。但是这一临床价值发现来自于上述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实际疗效在“真实世界”的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方法把握这种差异,亦即预测高血压个体接受降血压药物与叶酸联合治疗的肾脏获益大小,从而确定该个体是否适合该联合用药,或者确定临床获益最大的患者人群特征(某些参数),对于个体化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