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9815.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城;刘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27/02;F25B4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晓华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酒 余热 利用 系统 | ||
1.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酒冷凝器、余热利用制冷机、冷却塔和循环水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冷却水进口、出口与所述冷却塔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塔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塔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塔循环回路,所述酒冷凝器上设置有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水管路布置结构按照循环水的如下走向确定:循环水从所述酒冷凝器的低温端入口进入、从所述酒冷凝器的高温端出来,从所述酒冷凝器的高温端出来后的循环水作为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驱动热源而进入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中再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出来,然后通过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换热降温后再利用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所制取的冷源进行制冷,最后进入所述酒冷凝器的低温端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塔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塔循环回路通过共用的第一循环水泵实现水流的循环,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通过第二循环水泵实现水流的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水走向中,通过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后的循环水进入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中的冷媒入口,然后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中的冷媒出口出来,再进入到所述酒冷凝器的低温端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热水罐、冷水罐和第三循环水泵,从所述酒冷凝器的高温端出来后的循环水先进入所述热水罐内储存起来,然后通过第三循环水泵送入余热利用制冷机内作为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驱动热源,再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出来; 所述循环水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中的冷媒出口出来后,先进入所述冷水罐内储存起来,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循环水泵送至所述酒冷凝器的低温端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从所述酒冷凝器高温端出来的循环水温度为70~95℃,所述70~95℃的循环水作为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驱动热源而进入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中再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出来后的温度为50~70℃,所述50~70℃的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后的温度为33~40℃,所述33~40℃的循环水通过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所制取的冷源进行制冷后的温度为15~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塔循环回路中,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冷却水出口出来的冷却水温度为38~40℃,所述38~40℃的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塔出来的温度为30~3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塔循环回路中,从所述冷却塔出来进入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为30~32℃,所述30~32℃的冷却水经过所述循环水换热器换热后出来的温度为38~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冷水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冷媒入口、冷媒出口与所述冷水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冷媒水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水制冷循环回路中设置有冷媒水循环水泵;所述酒蒸汽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后再进入所述冷水换热器进一步降温,最后进入所述酒冷凝器的低温端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水制冷循环回路中,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冷媒出口出来的冷媒水为温度7~15℃,所述7~15℃的冷媒水经过所述冷水换热器换热后出来并进入到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的冷媒入口的温度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酒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制冷机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98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