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0112.X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珹;张学武;李飞;田升平;聂晶鑫;丁正全;郑筱彦;李晋;刘刚;宫衍圣;隋延民;吴亚飞;赵玮;王强;金光;王玉环;孙永革;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 | 分类号: | H04L1/22;H04L67/1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监测 平台 服务器 部署 架构 实现 方法 | ||
1.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组物理服务器即大数据应用分析服务器集群、第二组物理服务器即挖掘流执行引擎集群和第三组物理服务器即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均通过同轴线缆与主交换机和至少一个备用交换机连接;
第一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主交换机接入时,第二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任一备用交换机接入;
第二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主交换机接入时,第一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任一备用交换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备用交换机为多个;
第一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一个备用交换机接入时,第二组物理服务器把第三组物理服务器的数据经过另一个备用交换机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构包括第一组物理服务器、第二组物理服务器、第三组物理服务器、主交换机和至少一个备用交换机;
第一组物理服务器为大数据应用分析服务器集群,第二组物理服务器为挖掘流执行引擎集群,第三组物理服务器为数据库服务器集群;
各组物理服务器均通过同轴线缆与主交换机连接,各组物理服务器均通过同轴线缆分别与各备用交换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组物理服务器即大数据应用分析服务器集群,包括监控服务器和M个Tempo分析应用服务器,其中,M≥2;
监控服务器与M个Tempo分析应用服务器连接并监控工作状态;
每个Tempo分析应用服务器均与主交换机和每个备用交换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组物理服务器即挖掘流执行引擎集群,包括N个挖掘流执行引擎服务器,其中,N≥2;
每个挖掘流执行引擎服务器均与主交换机和每个备用交换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组物理服务器即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包括运行Oracle数据库的Oracle物理服务器和运行Mysql数据库的Mysql物理服务器;
Oracle物理服务器和Mysql物理服务器均通过同轴线缆与主交换机和每个备用交换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构还包括中心变换机,中心变换机与主交换机、每个备用交换机通过同轴线缆连接;
中心变换机还与云服务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网监测平台的服务器部署架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云服务器包括两组主交换机和两组备用交换机,一个主交换机和与其对应的备用交换机连接一套服务器,另一个主交换机和与其对应的备用交换机连接另一套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01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