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道跟随探索建图方法、存储介质及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4904.4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敏杰;潘何浩;罗方龙;陈兆先;张殿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智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6 | 分类号: | G06V20/56;G06V10/56;G06V10/40;G06V10/30;G01S17/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道 跟随 探索 方法 存储 介质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道跟随探索建图方法、存储介质及机器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车道的彩色图片信息;S02:根据车道的彩色图片信息,提取出车道线的颜色信息;S03:根据车道线的颜色信息并结合车道线自身的特征,提取出准确的车道线信息;S04:根据准确的车道线信息,获取车道线相对图像传感器的距离和方向信息;S05:根据车道线相对图像传感器的距离和方向信息,以图像传感器为起点,沿着车道线规划出路径信息;S06:控制图像传感器沿着规划出的路径信息运动,同时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信息并创建栅格地图。图像传感器在运动中自动标记出车道线信息,并根据车道线信息生成路径信息,减少负荷,并提高部署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道建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道跟随探索建图方法、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对于未知区域的自主探索,是移动机器人的基础功能,在缺少全局定位参考(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超带宽UWB定位技术)的环境,例如在室内环境中,移动机器人需要同时对环境进行建图以及在地图中进行定位,上述过程通常称为SLAM (Simultaneous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利用SLAM算法,主要用于解决移动物体的地图构建与定位导航的问题。传统的SLAM算法不考虑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通常的情况是:用户发送控制指令,来控制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运动;移动机器人利用SLAM算法对环境进行建图,并估计自身位置;这种方案降低了机器人的自主性,并且难以判断建图质量的好坏。
申请公布号为CN1108062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自主探索建图的方法,所述自主探索建图的方法包括:获取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利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在当前估计的SLAM初始环境地图上识别所要访问的区域;针对识别出的访问区域,基于主动探索方式进行路径规划,并按照效用最高原则,从已规划的路径中选出探索路径,执行路径探索操作;根据路径探索结果,建立自主探索对应的环境地图。所述针对识别出的访问区域,基于主动探索方式进行路径规划,并按照效用最高原则,从已规划的路径中选出探索路径,执行路径探索操作,包括:在识别出的访问区域内,对应于将要访问的每个位置,规划出机器人可能采取的候选动作;计算每个候选动作的效用,根据效用计算结果,选出效用最高的候选动作并将其作为路径探索使用的选定动作;基于所述选定动作,执行路径探索操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将要访问的每个位置,都要规划出机器人可能采取的候选动作,导致机器人计算负荷加大,建图效率不高,且建图覆盖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车道跟随探索建图方法,具有负荷小、精度高和部署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道跟随探索建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车道的彩色图片信息;
S02:根据所述车道的彩色图片信息,提取出车道线的颜色信息;
S03:根据所述车道线的颜色信息并结合车道线自身的特征,提取出准确的车道线信息;
S04:根据所述准确的车道线信息,获取车道线相对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和方向信息;
S05:根据所述车道线相对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和方向信息,以所述图像传感器为起点,沿着车道线规划出路径信息;
S06: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沿着规划出的路径信息运动,同时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信息并创建栅格地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图像传感器在运动中自动标记出车道线信息,并根据车道线信息生成路径信息,减少负荷,并提高部署效率和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智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汇智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