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TC车道工控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2787.6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2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忠;郜世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G08G1/017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季栋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tc 车道 工控机 | ||
1.ETC车道工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单元、图片截取单元、数据摘取模块、ETC独控单元、综合分析单元、决策库、处理器、显示单元、存储单元、评价单元、挡杆驱动单元、核馈单元和数据反测单元;
其中,所述监控单元为设置在ETC车道处的监控摄像头,用于实时获取ETC处的影像信息,并将影像信息传输到图片截取单元,所述图片截取单元接收监控单元传输的影像信息,并对其进行影像随动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
步骤一:首先进行车辆逼近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产生潜在信号;
S1:在来向车道设定检测区域,具体区域为距离ETC车道X1到X2距离范围处,X1X2,且X1和X2均为预设值;
S2:之后获取到检测区域内所有物体距离车道栏杆处的距离,将该距离标记Ji,i=1...n;
S3:经过时间T1后,T1为预设值;再次获取对应所有物体距离车道栏杆的距离,将其标记为J2i,i=1...n,且J2i与Ji一一对应;
S4:当满足Ji-J2i≥X3时,X3为预设值,将对应的物体标记为来车Li,i=1...m;Li表示为来的第i辆车;m表示检测区域内共有m辆来车,Lm指代第m个来车;
S5:当m大于1时,产生潜在信号;
否则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二:在产生潜在信号时,持续获取ETC车道处的影像信息;
步骤三:并将影像信息传输到数据摘取模块;
所述数据摘取模块接收图片截取单元传输的影像信息,并对影像信息进行车辆跟随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S1:设定候车区域,候车区域为ETC车道栏杆前的指定距离范围,该范围长度为预设值;
S2:获取到ETC车道栏杆前的第一辆车,将其标记为C1,将其后的第二辆车标记为C2;
S3:当车辆C1的尾部与指定距离范围的后端重叠时,获取两辆车之间的间隔距离,间隔距离指代车辆C1的尾部与车辆C2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S4:每间隔T3时间获取一次间隔距离,得到动态间隔距离组Dj,j=1...m;之后同时间隔T3时间获取一次车辆C2的实时速度,将该速度标记为跟随速度组Vj,j=1...m;Vm表示最新时刻的速度;
S5:当车辆C1的车尾与指定距离范围前端重合时,判定方式与前述车辆C1的车尾与指定距离范围后端重合判定原理一致;此时将车辆C2定义为新的车辆C1,将后续的车辆标记为新的车辆C2;重复步骤S3-S5的监控;
所述数据摘取模块用于将动态间隔距离组Dj传输到综合分析单元,所述决策库内存储有跟车分析规则;所述综合分析单元接收数据摘取模块传输的动态间隔距离组Dj,并结合决策库、ETC独控单元对其进行跟车分析,跟车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SS1:首先获取到动态间隔距离组Dj,j=1...m;
SS2:利用公式计算缩差距离Sdj=Dj+1-Dj;j=1...m-1;得到m-1组缩差距离;
SS3:得到Sdj的m-1组数据中,小于等于零的个数占比,将该占比标记为逆停动占比Tz;
SS4:之后获取到跟随速度组Vj;
SS5:根据公式计算得到速变值Vb,具体计算公式为Vb=Vm-Vm-1;
SS6:利用公式求取判值Pd,Pd=0.512*Tz+0.488*Vb;Tz和Vb均为去除量纲的纯数值;
SS7:当Pd≥X6时;产生跟车信号;
SS8:ETC独控单元在产生跟车信号时,会自动发出语音“当前存在跟车嫌疑,请后车暂停”,并停止打开栏杆;直到检测到缩差距离Sdj增大时才会完成自动扣费,并产生打开信号,将打开信号返回到综合分析单元;
所述综合分析单元接收ETC独控单元传输的打开信号时会将其传输到挡杆驱动单元,所述挡杆驱动单元在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打开信号时自动打开挡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诺达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27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