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4136.0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5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秋生;马磊;赵卫;尹孝源;叶尚阳;万海桥;杨进;陈浩;魏俞斌;张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控制系统 评价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不同维度的整车实际动力参数对应的目标扭矩值;
建立预设模拟工况,并将所述目标扭矩值作为所述预设模拟工况的输入信号;
基于所述预设模拟工况获取所述目标扭矩值对应的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拟合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实际扭矩响应曲线,以获得分析结果;
对所述分析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所述预设模拟工况对应的评价结果;
所述分别获取不同维度的整车实际动力参数对应的目标扭矩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起步地面静摩擦力确定阶跃目标扭矩值;
根据等速整车参数确定等速稳态目标扭矩值;
根据标定驱动力矩阵表确定加速目标扭矩值;
根据脉冲曲线确定高速瞬态目标扭矩值;
根据异常报文信号确定报文目标扭矩值;
将所述阶跃目标扭矩值、所述等速稳态目标扭矩值、所述加速目标扭矩值、所述高速瞬态目标扭矩值和所述报文目标扭矩值作为目标扭矩值;
所述基于所述预设模拟工况获取所述目标扭矩值对应的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出信号拟合实际扭矩响应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阶跃模拟工况获取所述阶跃目标扭矩值对应的阶跃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阶跃输出信号拟合阶跃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基于预设等速稳态模拟工况获取所述等速稳态目标扭矩值对应的等速稳态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等速稳态输出信号拟合等速稳态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基于预设加速模拟工况获取所述加速目标扭矩值对应的加速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加速输出信号拟合加速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基于预设高速瞬态模拟工况获取所述高速瞬态目标扭矩值对应的高速瞬态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高速瞬态输出信号拟合高速瞬态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基于预设报文模拟工况获取所述报文目标扭矩值对应的报文输出信号,并根据所述报文输出信号拟合报文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将所述阶跃实际扭矩响应曲线、所述等速稳态实际扭矩响应曲线、所述加速实际扭矩响应曲线、所述高速瞬态实际扭矩响应曲线和所述报文实际扭矩响应曲线作为实际扭矩响应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实际扭矩响应曲线,以获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阶跃实际扭矩响应曲线,获得上升时间分析结果、阶跃最大偏移量分析结果、阶跃超调量分析结果、阶跃峰值时间分析结果、调节时间分析结果、振荡次数分析结果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结果,其中,所述量化评价指标包括上升时间、阶跃最大偏移量、阶跃超调量、阶跃峰值时间、调节时间、振荡次数以及稳态误差;
将所述上升时间分析结果、所述阶跃最大偏移量分析结果、所述阶跃超调量分析结果、所述阶跃峰值时间分析结果、所述调节时间分析结果、所述振荡次数分析结果以及所述稳态误差分析结果作为分析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实际扭矩响应曲线,以获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加速实际扭矩响应曲线,获得上升时间分析结果、加速最大偏移量分析结果、加速超调量分析结果、加速峰值时间分析结果、调节时间分析结果、振荡次数分析结果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结果,其中,所述量化评价指标包括上升时间、加速最大偏移量、加速超调量、加速峰值时间、调节时间、振荡次数以及稳态误差;
将所述上升时间分析结果、所述加速最大偏移量分析结果、所述加速超调量分析结果、所述加速峰值时间分析结果、所述调节时间分析结果、所述振荡次数分析结果以及所述稳态误差分析结果作为分析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实际扭矩响应曲线,以获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量化评价指标分析所述报文实际扭矩响应曲线的扭矩波动;
获得扭矩波动分析结果,并将所述扭矩波动分析结果作为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1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生命通道监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