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4973.3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商晓恒;余旋;任路遥;郭静雷;林小波;王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6 | 分类号: | F15B13/06;B66C1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陈兴旺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臂随车 起重机 合流 比例 换向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及工作方法,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由两个进油联、四个比例工作联、一个合流控制联组成。两个进油联分别从大泵泵源与小泵泵源吸油,四个比例工作联分别控制伸缩、变幅、卷扬和回转四个动作。其中伸缩比例控制联和变幅比例控制联由大泵供油,回转比例控制联由小泵供油,而卷扬比例控制联可实现大泵和小泵合流供油,通过合流控制联实现合流切换,其特征是不同流量设定的比例控制联单动时可依靠不同泵的单动或合流来实现不同级别的流量控制,而非完全靠阀芯流量限定,提升流量适应性,节省能耗。同时使得不同比例工作联间的复合作业时,流量分配性好,可实现常用复合动作的平稳协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臂随车起重机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直臂随车起重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下车支腿控制系统和上车作业控制系统,而作业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伸缩、变幅、卷扬和回转,目前上车作业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比例控制系统是单泵比例阀控制方式,此控制方式流量适应性差,只能靠比例阀阀芯流量进行限定,同时复合动作会时受单泵流量分配影响,在常用复合工况下容易出现动作效率低、协调性差、不平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及工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臂随车起重机动作效率低、协调性差、不平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含大泵进油联1、伸缩比例工作联、变幅比例工作联、卷扬比例工作联、合流控制联、回转比例工作联及小泵进油联;
大泵进油联1包括三通流量阀一;
伸缩比例工作联包括伸缩减压阀、伸缩换向阀;
变幅比例工作联包括变幅减压阀、变幅换向阀;
卷扬比例工作联包括卷扬减压阀、卷扬换向阀;
合流控制联包括合流液控换向阀;
回转比例工作联包括回转减压阀、回转换向阀;
小泵进油联包括三通流量阀二;
三通流量阀一的工作油口及控制油口、伸缩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变幅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卷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合流液控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回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一、三通流量阀二的工作油口及控制油口均导通于大泵进油联的进油口P1及伸缩比例工作联的进油口P2,合流液控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导通于进油口P1、进油口P2;
三通流量阀一的另一工作油口、伸缩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二、变幅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二、卷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二、回转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二、三通流量阀二的另一工作油口均导通于大泵进油联的回油口T1及伸缩比例工作联的回油口T2;
三通流量阀一的控制油口、伸缩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一及工作油口一、变幅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一及工作油口一、回转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一及工作油口一、卷扬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一及工作油口一、三通流量阀二的控制油口均导通于LS1控制油口及LS2控制油口;换向阀2的另外两个工作油口分别导通于LS1控制油口、LS2控制油口;
伸缩换向阀的另外两个工作油口分别导通于伸缩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二及工作油口二、伸缩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三,变幅换向阀的另外两个工作油口分别导通于变幅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二及工作油口二、变幅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三,卷扬换向阀的导通于卷扬液压马达的两个工作油口均导通于合流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卷扬换向阀的另外两个工作油口分别导通于卷扬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二及工作油口二、卷扬减压阀的控制油口三。
优选,前述的一种直臂随车起重机用合流比例多路换向阀:LS1控制油口与回油口T1之间还设有过滤节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