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7476.9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知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能量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站并连接形成网络,建立能量网络管理中心获取各个所述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站的能量状态;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并与能量网络管理中心连接;根据电动汽车建立的能量补给需求对能量补给站的能量进行调配;建立管理单元对每个能量补给站的能量进行管理;以及将电动汽车的能量设置为可拆换电池组和固定电池组。本发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并与能量补给站建立能量连接,以方便电动汽车在能量不足时快速选择适宜的能量补给站进行续航,以保证电动汽车有足够的能量抵达目标地点,同时以直接更换可拆换电池组的方式进行续航以避免了传统续航所耗费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以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由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传统的汽车较小且能源利用率相对传统的汽车较高,得到了推广。但是,因为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较少,导致电动汽车的单次续航里程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即所谓的“里程焦虑”,电动汽车充满电后在匀速条件下的行驶里程一般为300公里左右,若需要进行更远距离的驾驶则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当电动汽车的电量剩余值小于50%时,采用快速充电需要耗费大约半小时,采用正常充电则需要5~6小时的时间;当电动汽车的电量剩余值小于30%时,采用快速充电需要耗费大约一小时,采用正常则需要8~10小时的时间;快速充电虽然能够节省续航耗费的时间,但是对电池的损耗较大,因而,现阶段的电动汽车续航还是采用正常充电的方式进行,这对于行驶距离较远的人,需要在行驶中途停留一段时间用于充电,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电动汽车快速进行续航、且避免电池损耗大的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的缺陷,并提供以后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电动汽车进行续航的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现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站并连接形成网络,建立能量网络管理中心获取各个所述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站的能量状态。
步骤二、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并与能量网络管理中心连接,获取电动汽车的实时能量状态,并预判得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能量网络管理中心从大数据处理中心中获取电动汽车当下的行驶路线,并匹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当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满足行驶路线的总长度时,不建立能量补给需求。
当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满足行驶路线的总长度时,预测电动汽车能量枯竭前所能到达的且距离行驶路线最近的能量补给站,对该能量补给站建立能量补给需求。
收集能量补给站网络中所有的能量补给需求后,为能量补给站分配至少能够能量补给需求的能量,以此优化能量补给站的能量调配。
步骤三、建立管理单元对每个能量补给站的能量进行管理,能量以电池为单位计算,按照每个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分组:剩余电量为0~30%为待充电组,30~60%为救急组,60~90%为备用组,90%以上为可用组;能量补给的优先级别设定为可用组备用组救急组,待充电组不参与能量补给;对待充电组、救急组、备用组进行充电管理,并根据电池的实时剩余电量自动调节电池的组别;其中,对已经建立能量补给需求的电动汽车优选补给可用组的电池。
步骤四、将电动汽车的能量设置为可拆换电池组和固定电池组,可拆换电池组占电动汽车总能量的61.8%,剩余为固定电池组;可拆换电池组与能量补给站进行电池更换以完成能量补给。
电动汽车的能量输出分配为:优先由可拆换电池组向电动汽车的设备直接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知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晋江知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