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ZnSn电极的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7705.7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6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和香;潘立卫;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53 | 分类号: | C25B11/053;C25B11/065;C25B11/089;C25B1/23;C25B3/07;C25B3/26;C25D3/56;C25D5/18;C25D5/48;C25D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电化学 还原 znsn 电极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ZnSn电极的制备和应用,由基底层、纳米结构ZnSn电沉积层及其表面形成的还原层三层组成;所述的电极制备方法:将炭毡、炭纸再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丙酮中进行除油、清洗后作为基底层;将ZnCl2水溶液与SnCl2水溶液及酸溶液进行混合加入表面活性剂,磁力搅拌后制备得到电解液;再以恒电流密度或者恒电位电沉积于基底层,并干燥处理;将带有ZnSn电极电沉积层的电极置于内有聚四氟乙烯套的反应釜中,加入反应液进行反应;再在一定电解质溶液中进行还原最终得到所述的电极。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控,所制备的电极结构可控,且具有优异的CO2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和CO的选择性,电极也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ZnSn电极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ZnSn电极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CO2气体的排放量也日益增长。电化学还原CO2(ERC)技术是利用电能将CO2还原为化学品,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技术,与其他CO2转化技术相比,ERC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水作为反应的氢源,常温常压即可实现CO2的高效转化,因此不需要制氢及加温、加压所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设备投资少。因而,它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ERC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ERC反应过电位高、转化效率较低、产物选择性较差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实用化进程。电极是ERC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ERC反应的转化效率和选择性。不同结构、组成的电极表面ERC转化效率、选择性是不同的。采用气体扩散电极与原有金属电极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气体扩散电极的多孔效应加强了CO2的扩散传递、增加了电极比表面积,可有效提高CO2的电还原效率。研究表明,利用碱性质子交换膜电池结构和气体扩散电极,以纳米Pb、In、Sn作为阴极催化剂,生成的HCOOH电流效率高达80%。Zn基催化剂是催化CO2还原的有效催化剂之一。
Zn是一种地壳中储量丰富的金属元素,价格低廉,可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将会使CO2电化学还原的成本大大降低。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金属催化剂,Zn基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ERC催化剂。但是目前Zn电极的催化性能仍然比较低。虽然很多人通过电极的表面结构调控,显著提高了CO2还原的催化活性和产物的选择性。尽管上述电极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但由于Zn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较小,且电极制备过程需要额外增加粘结剂,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利用率。
针对上述缺点,在电极基体上原位“种植”具有ZnSn复合催化剂组成的有序化层,使ERC的转化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该结构不但可以提高电极的有效活性面积,还可以提高反应物的传输,从而降低传质极化,提高其性能。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电极的选择性和金属的稳定性,从而提高ERC反应催化剂的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ZnSn电极的制备和应用,其特征在于,由基底层、纳米结构ZnSn电沉积层及其表面形成的还原层三层组成,所述基底层厚度为100~500μm,纳米结构ZnSn电沉积层的厚度为50nm~20μm,沉积层Zn:Sn:O的摩尔比为4:6:0.001~5:95:10;所述还原层的厚度约为5~400nm,还原层表面孔隙率为20%-50%;所述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ZnSn电极的制备步骤为:
S1:将炭毡、炭纸在200~600℃温度条件下并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丙酮中进行除油处理,除油处理完后进行清洗,清洗后作为基底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ZnSn(OH)<sub>6</sub>球、其制备方法、用途及气敏传感器
- 一种ZnSn(OH)<sub>6</sub>纳米立方颗粒/石墨烯三明治结构复合光催化剂
- 一种具有择优取向的Cu2ZnSn(S1‑xSex)4薄膜
- 一种Na掺杂Cu<sub>2</sub>ZnSn(S<sub>1-x</sub>Se<sub>x</sub>)<sub>4</sub>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一种Cu<base:Sub>2
- 一种Cu<sub>2</sub>ZnSn(S;Se)<sub>4</sub>薄膜太阳能电池
- 一种光学性能优异的ZnSn(OH)<sub>6</sub>微立方体的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ZnSN纳米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负载ZnSn(OH)<base:Sub>6
- ZnSn合金靶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