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404.6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谢亚磊;王磊;唐君荣;周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2 | 分类号: | C02F11/122;C02F11/148;C02F1/48;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5/28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内湖 水体 生态 处理 施工工艺 | ||
1.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绞吸挖泥船进行清淤,绞吸挖泥船将泥浆输送至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与调理改性系统相连接,调理改性系统与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
在预处理系统系统包括垃圾分选模块、泥浆池模块和垃圾外运模块,泥浆通过垃圾分选模块后通过垃圾外运模块进行外运,泥浆通过垃圾分选模块后输入至泥浆池模块;
调理改性系统包括泥水分离模块和加药模块,加药模块将药剂一和药剂二加入至泥水分离模块;
余水处理系统包括余水处理模块一、排放模块、余水处理模块二,余水处理模块一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一与排放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一侧与排放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另一侧与压滤机相连接;
脱水成固系统包括浓缩泥浆模块、泥浆桶、压滤机、药剂三和泥饼,浓缩泥浆模块选用浓缩泥浆池,浓缩泥浆模块一侧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浓缩泥浆模块另一侧与泥浆桶相连接,泥浆桶与压滤机相连接,药剂三添加至泥浆桶内,压滤机分离出泥饼,压滤机滤出的水进入至余水处理模块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绞吸挖泥船清淤:
清淤采用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装配了环保绞刀头;
(2)全封闭压力管道输送淤泥:
采用柔性压力管道,接绞吸挖泥船的泥浆泵;
(3)底泥固化处理:
①预处理系统:
泥浆经过全封闭压力管道输送至垃圾分选模块,垃圾分选模块选用振动筛,振动筛用于将漂浮物、卵石等分选出来,经过振动筛处理的泥浆流入泥浆池模块中;
②调理改性系统:
泥浆池模块中的泥浆经泥浆泵输送至加药模块,加药模块选用泥浆分离桶,经过加药系统把搅拌后的药剂一和药剂二泵送至加药模块内,泥浆分离桶内的泥浆经过与药剂一和药剂二反应调理改性后进行泥水分离,泥浆分离桶内分离后的絮状浓缩泥浆沉入桶底,然后将絮状浓缩泥浆排入浓缩泥浆模块,泥浆分离桶内上层清液排入至余水处理模块一;
③脱水成固系统:
浓缩泥浆模块中的泥浆经泥浆泵泵送至泥浆桶后加入药剂三,泥浆桶中的泥浆再经压滤泵泵送至压滤机进行泥水分离,形成泥饼,泥饼经输送带输送至泥饼堆场,余水排入至余水处理模块二,余水处理模块二为沉淀池结构;
④余水处理系统:
经过处理后的余水进入混凝反应器,在混凝反应器内所述余水与磁性絮凝剂均匀混合,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磁性物质与非磁性悬浮物结合,形成微磁絮团;经过混凝反应后,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在高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的磁性微絮团由磁盘打捞出水用于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实现固液分离,出水达标后直接排放至排放模块内即排放至原水体中;由磁盘分离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分离,污泥则进入脱水成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4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叉车AGV装置
- 下一篇:河道高效治理清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