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404.6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谢亚磊;王磊;唐君荣;周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2 | 分类号: | C02F11/122;C02F11/148;C02F1/48;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5/28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内湖 水体 生态 处理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涉及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首先进行绞吸挖泥船进行清淤,绞吸挖泥船将泥浆输送至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与调理改性系统相连接,调理改性系统与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本发明根据水体底泥分析情况以及底泥污染层厚度,结合水体整体情况选用大型环保绞吸船清淤,在环保绞刀头、定位系统、探测系统的配合下,精确的进行水体底部污染层淤泥清理,做到不超挖不漏挖,减少对正常底泥层的破坏,减少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涉及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内湖黑臭水体处理的重点是治理内源污染,内源污染治理的方式一般为清淤。大规模清淤时一般采用反铲清淤,或者抓斗、绞吸式、斗轮式、耙吸式清淤设备清淤等。淤泥运输时多采用工程车或船只进行运输。淤泥处理时多采用晾晒后弃置或通过填埋、堆肥、高压脱水等形式。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清淤不彻底,且淤泥处理处置时间周期长,方法不够先进,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大规模清淤时因清淤设备因未配备防扩散装置,施工搅动的悬浮泥沙量大且影响范围广,造成施工后回淤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为达到设计标准,往往采取超挖的办法。该方法既破坏了原状土,又无法彻底清除污染物,同时扩散的污泥对水体造成了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用工程车或者船只输送淤泥时,淤泥容易散落或者泄漏,对城市及其周边环境或河流湖泊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淤泥处理时多采用晾晒后弃置或通过填埋、堆肥、高压脱水等形式,如大规模采取上述方式处置淤泥,不仅对淤泥堆场的容量要求大,而且容易对堆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清淤彻底化,减少清淤、输送及淤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绞吸挖泥船进行清淤,绞吸挖泥船将泥浆输送至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与调理改性系统相连接,调理改性系统与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
在预处理系统系统包括垃圾分选模块、泥浆池模块和垃圾外运模块,泥浆通过垃圾分选模块后通过垃圾外运模块进行外运,泥浆通过垃圾分选模块后输入至泥浆池模块;
调理改性系统包括泥水分离模块和加药模块,加药模块将药剂一和药剂二加入至泥水分离模块;
余水处理系统包括余水处理模块一、排放模块、余水处理模块二,余水处理模块一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一与排放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一侧与排放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另一侧与压滤机相连接;
脱水成固系统包括浓缩泥浆模块、泥浆桶、压滤机、药剂三和泥饼,浓缩泥浆模块选用浓缩泥浆池,浓缩泥浆模块一侧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浓缩泥浆模块另一侧与泥浆桶相连接,泥浆桶与压滤机相连接,药剂三添加至泥浆桶内,压滤机分离出泥饼,压滤机滤出的水进入至余水处理模块二。
所述的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绞吸挖泥船清淤:
清淤采用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装配了环保绞刀头;
(3)全封闭压力管道输送淤泥:
采用柔性压力管道,接绞吸挖泥船的泥浆泵;
(3)底泥固化处理:
①预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叉车AGV装置
- 下一篇:河道高效治理清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