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801.3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余仲荣;陈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9/04 | 分类号: | B01F9/04;B01F15/00;B01F15/06;B33Y40/00;G01D21/02;G01N11/00;G01N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裕波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粉末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不同批次的经过筛分后的金属粉末和预设量的助流剂放入混料罐内;获取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的第一测量温度值和第一测量湿度值;基于第一测量温度值和第一测量湿度值,对混料装置内的金属粉末进行混料处理并完成混料处理;获取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的第二测量温度值和第二测量湿度值;基于第二测量温度值和第二测量湿度值,对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进行干燥处理并完成干燥处理。混料时,在金属粉末中加入助流剂,并监测和调控混料前后混料罐内金属粉末的温度和湿度,如此设置,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湿度导致金属粉末间颗粒粘性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了混料成品中金属粉末的均一性和流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3D printing)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增材制造(金属3D打印)作为3D打印技术的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中,选择性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Melting,简称SLM)和电子束熔融(Electron Beam Melting,简称EBM)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需求也越来越多。
微米级球形金属粉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3D打印材料,在球形金属粉末的制备过程中,以气雾化制粉为例,通常要经历熔炼、雾化、筛分、混料、检测、包装等加工工序。多炉次熔炼的粉末经过筛分后进行合批,混料是其中很重要的加工工序。然而,由于筛粉时粗颗粒和细颗粒通过筛网的时间不同,从而导致筛分后的金属粉末虽然整体粒径符合使用要求,但存在局部区域粒径偏高或偏低的问题,而粉末粒径的均一性是金属打印成型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该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能够改善不同炉次筛分后出现金属粉末粒径不均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不同批次的经过筛分后的金属粉末放入混料装置的混料罐内;将预设量的助流剂放入所述混料罐内;
获取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的当前温度值和当前湿度值,并得到第一测量温度值和第一测量湿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湿度值,对所述混料装置内的金属粉末进行混料处理并完成混料处理;
获取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的当前温度值和当前湿度值,并得到第二测量温度值和第二测量湿度值;
基于所述第二测量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测量湿度值,对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进行干燥处理并完成干燥处理。
上述金属粉末的混料处理方法,混料时,在金属粉末中加入助流剂,并监测和调控混料前后混料罐内金属粉末的温度和湿度,如此设置,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湿度导致金属粉末间颗粒粘性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了混料成品中金属粉末的均一性和流动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测量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湿度值,对所述混料装置内的金属粉末进行混料处理并完成混料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以第一加热温度值进行第一时长的加热处理;
对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以第一转速值进行所述第一时长的翻转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二测量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测量湿度值,对所述混料罐内的金属粉末进行干燥处理并完成干燥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蒸汽压力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