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车指数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1459.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赵庆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评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10/06;G06F17/11;H04W4/02;H04W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数据 换车 指数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车指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基本信息数据并分析对车辆置换的影响;获取车辆的车联网数据并分析对车辆置换的影响;判断车辆的所属运输行业并分析对车辆置换的影响;计算车辆的换车指数。本发明主要针对重卡市场,通过综合分析车辆基本信息和车联网数据对车辆置换的影响,帮助汽车销售厂商智能识别潜在购车客户及判断保有客户的购车需求,为汽车销售厂商主动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联网数据计算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 车指数的计算方法,属于车联网数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统计数据,2010-2018年中国的中重卡产量每年 都约占全球市场的50%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2018年中国商用车市 场销售为433万辆,其中重卡销量为110万辆,占比为25%左右,重卡汽 车销量再创新高,重卡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深度挖掘重卡市场商机,为将车联网数据应 用于重卡领域,本发明致力于通过重卡的基础数据、车辆的运营数据以及地 图POI位置数据综合分析,判断车辆的置换情况,帮助企业制定销售及生产 计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 车指数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车 指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车辆的基础数据和车联网数据;
(2)、抽取车辆网数据中的关键特征;
(3)、根据车辆的车联网数据判断车辆的所属行业;
(4)、基于上述特征的影响,计算车辆的换车指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辆的基础数据包括:
车辆的车牌号码、车架号、车辆类型、车辆出厂时间、车辆入网时间、 车辆品牌、核定吨位数、车辆所属企业以及车辆更换所属企业时间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辆的车联网数据包括:
对所取得的卫星定位数据进行行程切分,根据行程数据计算车辆的驾驶 行为特征,包括:营运总里程、营运总时长、运营区域、活跃天比例、前三 常跑路线占比、活动范围集中度、路线分布程度、活动半径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判断车辆所属的运输行业的步骤包括:
根据车辆的车联网数据和地图POI位置数据,判断车辆所属的运输行业。 其中运输行业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涉及的车辆运输行业包括煤炭运输、 冷链运输、快递运输、钢铁运输、渣土运输、农产品运输、瓜果蔬菜运输、 批发市场、港口运输、危化品运输及其他行业类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计算车辆的换车指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车辆的基本信息和车联网数据对车辆更换频率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 权重定量配置,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按权重求和计算车辆的换车指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换车指数的计算方法设计合 理,从车辆的静态信息出发,考虑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置换的影响。进一步 地,本发明综合考虑了车辆的动态的驾驶行为信息。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 对驾驶行为的分析,增加对车辆行为及所属行业的判断。进一步地,本发明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车辆换车行为的影响,并按照影响程度计算车辆的换 车指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计算车辆换车指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车辆基本信息类进行单因子换车评分的流程 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评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评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14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