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2495.0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1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博;梁龙;焦悦;李积文;路海波;张忍德;吴龙;王倩;马玉堂;章裕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3/00 | 分类号: | B65G6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王伟超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连 铸出坯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铸机出坯辊道(1)、钩钢机轨道(2)、钩钢机(3)、液压拉钢机(4)、事故液压拉钢机(5)、热送辊道(9)、取坯装置、上下料台架(11)、基座和PLC控制器;所述连铸机出坯辊道(1)、钩钢机轨道(2)、钩钢机(3)、液压拉钢机(4)、事故液压拉钢机(5)、热送辊道(9)、取坯装置和上下料台架(11)分别设置在基座上,其中连铸机出坯辊道(1)、液压拉钢机(4)、事故液压拉钢机(5)、热送辊道(9)、取坯装置和上下料台架(1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事故液压拉钢机(5)、连铸机出坯辊道(1)和液压拉钢机(4)呈一字形设置,连铸机出坯辊道(1)置于事故液压拉钢机(5)和液压拉钢机(4)之间;所述钩钢机轨道(2)设置在事故液压拉钢机(5)、连铸机出坯辊道(1)和液压拉钢机(4)的正上方,所述钩钢机(3)滚动连接在钩钢机轨道(2)上,钩钢机轨道(2)的中心轴线与连铸机出坯辊道(1)的中心轴线垂直;在连铸机出坯辊道(1)与液压拉钢机(4)之间设置有与连铸机出坯辊道(1)平行的热送辊道(9),且热送辊道(9)与连铸机出坯辊道(1)呈T形设置;在连铸机出坯辊道(1)外侧的热送辊道(9)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上下料台架(11)和取坯装置;所述的PLC控制器分别与连铸机出坯辊道(1)、钩钢机轨道(2)、钩钢机(3)、液压拉钢机(4)、事故液压拉钢机(5)、热送辊道(9)和取坯装置电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号机(8)和信号辊(6);所述的打号机(8)设置在钩钢机轨道(2)外侧且位于连铸机出坯辊道(1)上的来料方向的相对侧;所述信号辊(6)设置在连铸机出坯辊道(1)上;打号机(8)和信号辊(6)均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挡板(7);所述的升降挡板(7)垂直连接在连铸机出坯辊道(1)的上表面且位于来料方向的相对端;升降挡板(7)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挡板(12);所述的固定挡板(12)垂直连接在热送辊道(9)出料方向的端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送辊道(9)包括第一组热送辊道(91)、第二组热送辊道(92)和第三组热送辊道(93);所述第一组热送辊道(91)、第二组热送辊道(92)和第三组热送辊道(93)长度相等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组热送辊道(91)设置在钩钢机轨道(2)下方;第二组热送辊道(92)中部两侧设置上下料台架(11)和取坯机(10);第三组热送辊道(93)远离第二组热送辊道(92)端连接有固定挡板(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热送辊道(91)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三铸坯检测装置(94);所述的第二组热送辊道(92)与取坯机(10)的衔接处设置有第四铸坯检测装置(95);所述第三组热送辊道(93)中部对称的设置有第五铸坯检测装置(96);所述第三铸坯检测装置(94)、第四铸坯检测装置(95)和第五铸坯检测装置(96)分别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连铸出坯和热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铸坯检测装置(41)、第二铸坯检测装置(51)和第六铸坯检测装置(111);所述的第一铸坯检测装置(41)、第二铸坯检测装置(51)和第六铸坯检测装置(111)均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两组第一铸坯检测装置(41)分别设置在靠近液压拉钢机(4)进料端的钩钢机轨道(2)两外侧;所述两组第二铸坯检测装置(51)分别设置在靠近事故液压拉钢机(5)进料端的钩钢机轨道(2)两外侧;所述两组第六铸坯检测装置(111)分别设置在上下料台架(11)的进料端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4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