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及其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3914.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傅晨鹏;俞豪杰;孙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道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1/00;E02B3/10;E02B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改道 方法 及其 施工 结构 | ||
1.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在设计的新河道口与现有河道的交界处先用挖机挖除河底表面的大石块,直至挖至河底细沙的部分,如若此部分无很多大石块,则从河道其他部分挖出一些大石块;S2,在设计的新河道口与现有河道交界处的河底打入拉森钢板(1),拉森钢板(1)围成弧形并配合河岸形成一个密封的围护环境;S3,在拉森钢板(1)与河岸之间围成的部分沉入钢筋笼,钢筋笼内装有S1步骤中挖掘挖出的大石块,钢筋笼撑住拉森钢板(1);S4,抽出拉森钢板(1)与河岸之间围成部分的河水;S5,在S3步骤中沉入钢筋笼时预留一部分空地,然后在本步骤中在空地位置向下打孔,然后在孔内插入钢筋架,在钢筋架外架设围筒,并在钢筋架处用砂石混凝土浇筑立柱(2);S6,拆除S5步骤中的围筒,然后用铁皮在立柱(2)外围成筒状,并在拉森钢板(1)与河岸之间的其余部分倒入砂石混凝土以浇筑挡坝(4),立柱(2)位于挡坝(4)的一端,且挡坝(4)能够以立柱(2)为轴进行转动,在挡坝(4)远离立柱(2)的一端预先浇筑入连接件(5);S7,按照设置挖出新河道,并在新河道的两边筑好堤坝,此时新河道的入口处被挡坝(4)挡住;S8,拆除拉森钢板(1),并以立柱(2)为圆心,利用起重机吊住预先浇筑入的连接件(5)后控制挡坝(4)以立柱(2)为圆心转动,使得挡坝(4)远离立柱(2)一端抵接在旧河道另一侧河岸上,再在断流的旧河道内填入开挖新河道所挖出的土壤以填平旧河道,S3步骤中,在沉入钢筋笼之前,先在围成区域的底部放入支撑钢板(6),然后再沉入支撑轮(7),支撑轮(7)焊接在一块连接钢板(8)的下表面,连接钢板(8)的上表面焊接有多根连接钢筋(9),连接钢筋(9)穿过铺设的尼龙布,再沉入钢筋笼,钢筋笼支撑在连接钢板(8)上,再浇筑入砂石混凝土,使得挡坝(4)的下方具有支撑轮(7)进行支撑,然后在S8步骤中,先用挖机清理旧河道的河底,然后铺入支撑架(10),在旋转挡坝(4)时,支撑轮(7)支撑在支撑架(10)上移动,或用支撑墩替换支撑架(10),逐步铺设支撑墩的同时逐步移动挡坝(4),挡坝(4)移动完成后对底部间隔用砂石填埋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步骤中,在拉森钢板(1)的内外侧皆铺设多层尼龙布,并用石块压住尼龙布以防止其浮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步骤中,也可以直接在打孔后插入预先做好的灌注桩以替换现场浇筑立柱(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挡坝(4)的形状被浇筑为弧形,其内外侧面皆为弧形。
5.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河流改道方法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圆弧形的挡坝(4),所述挡坝(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根竖直的立柱(2)上,所述立柱(2)的下端插入河道底部,所述挡坝(4)背离所述立柱(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挡坝(4)底部还设置有连接钢板(8),所述连接钢板(8)的上表面焊接有多根连接钢筋(9),所述连接钢筋(9)浇筑在所述挡坝(4)内,所述连接钢板(8)的下表面焊接分布有多个支撑轮(7),且所述支撑轮(7)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呈以所述立柱(2)为圆心的弧形,所述支撑轮(7)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0)上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与所述挡坝(4)之间还设置有铁皮层(3),所述铁皮层(3)呈筒状并贴合包围所述立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道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道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9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装螺母及其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态定向跟踪传声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