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11项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5117.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薛雪;陈虎诚;陈效;张桉瑜;郑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湖州三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36;G01N30/72;G01N30/88;G01N33/7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血清 11 类固醇 激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11项类固醇激素的方法,涉及血液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静脉血,离心得到待测血清;(2)内标液加入释放剂A,得到内标工作液;(3)母液加入甲醇进行稀释,得到标准曲线溶液;(4)试液配置:配置待测样品、标准曲线样、质控样;(5)将待测样品、标准曲线样、质控样经混合、离心;(6)平衡固相萃取板;(7)将以上溶液放到平衡以后的固相萃取板上;(8)淋洗:取甲醇放置于固相萃取板;(9)洗脱:收集洗脱液,加入的甲醇,进样分析;(10)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本发明能够同时检测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可同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类固醇激素,检测时间短,通量高,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11项类固醇激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超强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特点,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使目标化合物与其他干扰物分离,进一步利用串联质谱选择性地检测目标化合物离子信号,排除干扰成分离子信号,使检测结果更加灵敏、准确。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类固醇激素浓度,不仅可以实现目标化合物与血清基质的分离,而且还可以减少目标化合物与杂质间的信号干扰,因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类固醇激素浓度可有效排除假阳性信号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灵敏、准确。
类固醇激素是胆固醇经一系列酶催化产生的脂溶性小分子,具有维持新陈代谢、调节性功能等重要作用,定量检测类固醇激素对许多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类固醇激素涉及分子种类多、结构类似、体内含量低,定量检测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
目前,检测类固醇激素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其中免疫分析包括: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法可以自动化操作,检测快速、成本低,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的类固醇激素检测方法,其缺点是特异性差,容易出现交叉反应,而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类固醇激素。GC-MS法特异性好,可同时检测多种类固醇激素,但样品的提取、纯化和衍生步骤比较繁琐,使其在临床广泛开展难度很大。相比于免疫分析法与GC-MS法,LC-MS/MS主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极杆分析器质谱,在类固醇激素检测中具有实验结果的特异性高,高精度的分子量检测确保了实验的特异性和正确性;检测限可以到达pg/mL,检测灵敏度不低于甚至优于其他检测方法。
生物样品基质复杂,易对含量较低的类固醇激素的检测造成干扰,除了仪器的特异性外,净化与富集也会影响检测的数据。
公开号为CN10706440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五种类固醇激素的方法,所述五种类固醇激素分别为:睾酮、雄烯二酮、11-脱氧皮质醇、皮质醇和可的松;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样品前处理:在血清样品中加入内标物的乙腈溶液进行蛋白沉淀,再加入叔丁基甲醚进行萃取,上清液吹干,加入复溶液,取上清液得待测样品;富集、分离和检测:对所述待测样品采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进行富集、分离和检测。上述检测方法采用一种方法同时检测血清中五种浓度范围不一致的化合物,同时检测五种化合物的时间约为8.5~12.0min。上述检测方法成本低,通量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特异性强。该申请中检测数据准确性容易受到干扰。
现有技术中血样中激素检测的特异性差,容易出现交叉反应,而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类固醇激素,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11项类固醇激素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有限解决临床样本的数量多、基底复杂、目标化合物浓度低等问题。
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11项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湖州三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湖州三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