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T-LAMP法检测口蹄疫病毒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5997.9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苗海生;谢佳芮;寇美玲;李乐;廖德芳;李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44;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650224***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t lamp 检测 口蹄疫病毒 引物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RT‑LAMP法检测口蹄疫病毒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的6条引物位于口蹄疫病毒高度保守的3D蛋白基因内,全基因组的7776‑8050 bp处,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RT‑LAMP法检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检测应用时可根据颜色反应读取结果,绿色或黄绿色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橙黄色或棕红色为阴性;或者通过核酸电泳分析是否出现梯形条带,如果出现梯状条带,说明样品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本发明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操作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低的特点,能够较好满足目前对口蹄疫病毒现场检测的迫切需要,适合基层兽医、进出口检疫部门、养殖场、屠宰场等现场快速可视化检出口蹄疫病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诊断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口蹄疫病 毒的群特异性RT-LAMP检测引物组、试剂盒和方法。
技术背景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主要感染猪、 牛、羊等偶蹄类动物,感染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 生组织(OIE)将其归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 疫病。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共7个血清型(O、 A、Asia-1、C、SAT1、SAT2、SAT3型),70多个亚型,血清型间无交 叉保护作用。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是世界性难题,全球每年因该病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到数百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存在的口蹄疫病毒主 要为口蹄疫O型、A型、Asia-1型。
目前口蹄疫病毒诊断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风险监视手 段单一,综合感知能力不足;一线检测试剂匮乏,早期发现能力不足。 导致口蹄疫疫情往往是大范围流行时才被发现,防控措施的实施严重 滞后,与我国畜牧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符。早期及时发现动物疫情是动 物疫病防控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口蹄疫病毒检测方法为PCR检测法, 这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硬件条件,然而与动物疫病早期接触的往往 是基层兽医和养殖场技术员,他们对动物疫病的确诊技术水平相对较 低,且受到基层地区简陋条件的制约,会造成一些隐性带毒或早期处 于潜伏期的感染动物无法及时甄别、漏检。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等发明了一种基因恒温扩增方法,命名为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它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 性引物(FIP、F3、BIP、B3),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 作用下,60~65℃等温高效特异性的扩增目的基因。2002年,Nagae 等在此基础上添加了2条环状引物:上游环状引物(LF)和下游环状 引物(LB),提高了反应速度,进一步缩短了反应时间。LAMP技术具有 操作简便、可视化、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仪器设备要求低等诸多优 点,该技术自产生之后已经在转基因食品检测、动物疫病诊断及动物 胚胎的性别鉴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因此建立口蹄疫病毒 群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实现对口蹄疫病毒的早期现场快速检出, 对于口蹄疫疫情防控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未经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9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