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食用油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6248.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8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崔艳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艳兰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1/04;C11B3/02;C11B3/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2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降低 黄曲霉 毒素 含量 食用油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食用油制备方法,以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硝酸钇、六水合硝酸钆和聚丙烯腈等为原料制成具有磁性的处理剂,以壳聚糖、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紫苏醛和芳樟油等为原料制成添加剂,先将含油植物原料压榨得到毛油,然后向毛油中加入处理剂,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实现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和催化降解,再加入添加剂,继续催化降解剩余的黄曲霉毒素,最后磁铁富集除去处理剂即可。本发明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并且依赖于添加剂的作用可在食用油保存过程中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全面控制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制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食用油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
黄曲霉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我国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20μg/kg,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μg/kg,30~50μg/kg为低毒,50~100μg/kg为中毒,100~1000μg/kg为高毒,1000μg/kg以上为极毒。
不管是食物油的原料来源还是在保存过程中都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只有在280℃以上高温下才能被破坏,它对热不敏感,100℃条件下处理20小时也不能将其黄曲霉素完全去除。故从根源上控制黄曲霉毒素含量显得非常重要。
专利CN107008226B公开了一种花生油中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的去除工艺,是通过硅藻土、方解石、高岭石、海泡石、聚苯乙烯微球等为原料制成吸附剂,再通过吸附法脱除黄曲霉素。但是该专利仅适用于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的黄曲霉素去除,无法控制食用油保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食用油制备方法,以解决食用油生产过程中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以及保存过程中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食用油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处理剂的制备:先将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硝酸钇和六水合硝酸钆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波振荡均匀,然后加入聚丙烯腈,搅拌制成纺丝液,静电纺丝,干燥,煅烧,即得处理剂,备用;
(2)添加剂的制备:将壳聚糖溶于0.2~0.3mol/L醋酸溶液中,再加入卵磷脂,超声波振荡均匀,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紫苏醛和芳樟油,另一份加入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分别乳化后合并,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添加剂,备用;
(3)然后将含油植物原料经压榨得到毛油,接着向毛油中加入步骤(1)所得处理剂,自然光照20~30分钟,再加入步骤(2)所得添加剂,继续自然光照3~5分钟,用磁铁富集除去处理剂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艳兰,未经崔艳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2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透水模块
- 下一篇: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