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炉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6305.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芦会杰;孙继元;李海青;刘欣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26 | 分类号: | C01B33/26;C02F1/5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8;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炉渣 制备 絮凝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炉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炉渣,制成炉渣粉末后进行焙烧处理,制得炉渣样品A;S2、称取炉渣样品A与酸液混合,进行酸浸反应并过滤,分别得到滤液B和滤渣C;S3、将滤渣C水洗,干燥后得中间体D;S4、称取中间体D与NaOH混合,进行高压碱溶反应,得到固体E;S5、洗涤并溶解固体E,制备出溶液F;S6、取滤液B,并使用酸液将其pH调节为2,然后加入溶液F,搅拌并在室温熟化,即可得到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本发明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出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产品,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促进炉渣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以废治废”,减轻炉渣处置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絮凝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炉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2016、2017和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依次为872.6、924.8、975.7万吨,到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突破了1000万吨,日产生量达到2.7万吨。垃圾焚烧技术凭借高温无害化、减容和减重的优点,在垃圾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生活垃圾焚烧之后留下重量为20%的焚烧炉渣。到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焚烧量约为2.3万吨,焚烧年处理量超过800万吨,焚烧产生的炉渣预计超过160万吨。目前北京市炉渣的处置方式仍以填埋为主,面对填埋场用地日益紧张的局面,如何采取适当的技术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大量炉渣,并达到稳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焚烧炉渣的资源化利用将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可行方法。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运输、填埋等工艺环节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针对新鲜渗滤液主要采取生化处理方式,对于“老化”的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光催化、Fenton试剂高级氧化、膜分离等,以上几种处理技术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光催化氧化存在催化剂不成熟、催化效率低等缺陷,使得这一技术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实现工业化。Fenton法主要存在处理费用高、H2O2利用率低、需要投加Fe2+盐、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膜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而且存在膜设备成本高、膜污染、浓缩液需二次处理等难题,使得膜工艺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中难以工程化应用推广。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更加简便的方式处理垃圾渗滤液,为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炉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及其应用,基于“以废治废”原理,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絮凝剂产品,并采用制备的絮凝剂产品完成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处置,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实现渗滤液低成本实时有效的处理。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炉渣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垃圾焚烧后的炉渣,对其进行干燥、破碎、筛分处理,制得炉渣粉末,并对制得的炉渣粉末进行焙烧处理,制得炉渣样品A;
S2、称取炉渣样品A放入烧瓶中,并按炉渣样品A质量与酸液体积固液比(g:mL)为1:(2~20)往烧瓶中加入酸液并搅拌,进行酸浸反应,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分别得到滤液B和滤渣C;
S3、将滤渣C水洗3~5次,干燥后得中间体D,备用;
S4、按质量比为1:1分别称取中间体D与NaOH,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混合,进行高压碱溶反应,得到固体E;
S5、用去离子水洗涤并溶解反应后的固体E,制备出溶液F;
S6、取步骤S2制得的滤液B,并使用酸液将其pH调节为2,然后加入步骤S5制得的溶液F,在温度40~60℃下搅拌2~3h,然后室温熟化24~36h,即可得到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医用机器人组通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卷装夹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