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的配制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7337.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延举;王晓东;包满;冯超;乔丙臣;曹雷;李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4/651;C08F4/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兵;戴香芸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配制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的配制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主催化剂贮存单元使主催化剂与凡士林油进行第一接触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并将第一混合物送入至主催化剂配制单元;2)将凡士林脂从凡士林脂贮存单元通过凡士林脂输料单元输送至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将第一混合物和凡士林脂在主催化剂配制单元内进行第二接触,得到第二混合物;4)将第二混合物送入至催化剂预接触单元后,与助催化剂进行第三接触,得到催化剂。使用该方法可以解决固态催化剂投料时附着在容器上的问题,不仅减少催化剂的浪费,而且不会产生带有残留催化剂的容器,环保经济,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的配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连续法生产聚丙烯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SPHERIPOL工艺还是ST工艺,其催化剂的配制方法都是将固态的催化剂加入到凡士林油和凡士林脂的混合物中,或是先依次加入凡士林油、固态催化剂和凡士林脂后进行混合。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上述方法中固态催化剂的加入方法一般是将固态催化剂从其包装容器中直接倾倒至催化剂配制罐。
由于固态催化剂颗粒较小,易吸潮呈粉末状,因此在倾倒时会部分附着在包装容器壁上,无法完全倒出,即使在振荡器的敲打和震荡下,也仍有少量附着。尤其在潮湿的夏季,固态催化剂的附着现象更为严重。由此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浪费,而且由于上述催化剂属于危险化学品,催化剂容器的处理也使生产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另外,在使用上述方法配制催化剂时,即使经过搅拌,固态催化剂仍难以完全均匀地分散于凡士林油和凡士林脂中,部分固态催化剂因为分散不均匀从而导致抱团、结块,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物,此类块状物还堵塞管道,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催化剂的配制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解决固态催化剂投料时附着在容器上的问题,不仅可以减少催化剂的浪费,而且不会产生残留有催化剂的容器,环保经济且操作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催化剂的配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主催化剂贮存单元100使主催化剂与凡士林油进行第一接触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并将第一混合物送入至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00;
2)将凡士林脂从凡士林脂贮存单元200通过凡士林脂输料单元输送至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00;
3)将第一混合物和凡士林脂在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00内进行第二接触,得到第二混合物;
4)将第二混合物送入至催化剂预接触单元400后,与助催化剂进行第三接触,得到催化剂。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主催化剂为用于环管工艺的球形聚丙烯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主催化剂为DQC401催化剂和/或HR催化剂;更优选地,所述主催化剂为DQC401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主催化剂与所述凡士林油的质量体积比为1:2.5-4kg/L,优选为1:2.8-3.2kg/L,更优选为1:3-3.2kg/L。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混合物送入至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00之前,将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混合通过将主催化剂贮存单元100在主催化剂罐转鼓120上转动而实施。
优选地,所述转动的时间为8-48h,更优选为16-48h,进一步优选为24-48h。
优选地,主催化剂贮存单元100为存储罐。
优选地,所述主催化剂贮存单元100中的第一混合物利用惰性气体N送入至所述主催化剂配制单元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