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司机室头罩结构、轨道车辆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7953.X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2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佩芳;释加才让;丁存光;李发长;于勇智;刘家鑫;肖云健;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亿万赛轻量化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B61D19/02;B29C69/00;B29C6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司机 头罩 结构 轨道 车辆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罩板,所述罩板至少采用树脂制成,任意相邻两块所述罩板之间至少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粘接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粘接剂;所有所述罩板围合形成头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为三块,三块所述罩板分别为主罩板(2),及设于所述主罩板(2)两侧的左罩板(3)和右罩板(4);
所述主罩板(2)、左罩板(3)及右罩板(4)至少在三者的尾部围成第一开口(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罩板(2)呈具有顶盖的曲面罩板,
所述左罩板(3)和所述右罩板(4)包括平面部(6),及成型在所述平面部(6)一侧的曲面部(7),所述曲面部(7)与曲面罩板的边缘相邻并光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粘接剂为环氧类粘接剂或聚氨酯类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罩板还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的外周被所述粘接剂包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铆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的头部设有通口(8),所述通口(8)与所述第一开口(5)相对布置;
所述头罩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通口(8)上的安装梁(9),所述安装梁(9)上设有与所述通口(8)同向延伸的安装口(10),所述安装口(10)用于供门体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9)呈“几”字型,且成型在所述通口(8)的边缘的内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呈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碳纤维层,及填充在所述碳纤维层的孔内并包裹在所有所述碳纤维层外的本体,所述本体采用树脂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层增韧层,所述增韧层和所述碳纤维层交替铺设布置并被所述本体包裹。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头罩结构,所述司机室头罩结构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12.一种司机室头罩结构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分别制备出各个罩板;
S2:采用粘接剂将任意相邻两块所述罩板粘接固定,以形成具有头罩腔(1)的头罩结构;
其中,所述粘接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粘接剂,所述罩板至少采用树脂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罩结构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1步骤之前还包括
S0:
先在模具的下模内壁面上铺设碳纤维层,再合模以使上模和下模上的碳纤维层之间形成腔体;
在所述S1步骤中,向所述腔体内注入树脂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罩结构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0步骤中,
在模具的下模内壁面上交替铺设增韧层和碳纤维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罩结构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3:采用至少一个紧固件将相邻两块罩板相互粘接的端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亿万赛轻量化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亿万赛轻量化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9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