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2847.0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孝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交通工具 供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和充电桩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接触器和接触器驱动机构,所述接触器连接在充电桩组件与输入单元之间,所述充电桩组件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接触器驱动机构与接触器信号连接,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碰触信号会驱动接触器闭合,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分离信号会驱动接触器断开。本发明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以提高接线装置允许通过的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由于环保的要求采用电能驱动的电动车的数量逐年上升。
当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能源有一定的耗用或者耗尽后,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通常需要通过充电桩的输出端(即充电枪)连接进行充电。为了提高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周转率、缩短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在充电时无法使用的不足,目前的技术趋势是,采用较大的电流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进行充电。相应地、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充电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方式进行改进;尤其是提高充电操作的安全性,由于充电桩组件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与输入单元保持(大电流)电性连接,当第二电极组与第一电极组触碰或离开瞬间,容易产生电弧、火花等现象,进而造成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这是行业中一直能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充电操作时安全性不足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
本发明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和充电桩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接触器和接触器驱动机构,所述接触器连接在充电桩组件与输入单元之间,所述充电桩组件上设置有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接触器驱动机构与接触器信号连接,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碰触信号会驱动接触器闭合,接触器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分离信号会驱动接触器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接线装置和充电枪,所述接触器连接在充电桩与输入单元之间,接线装置连接在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接线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接线装置和充电枪,所述接触器连接在接线装置与输入单元之间,充电桩连接在接线装置与充电枪之间,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设置在接线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上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组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组,一个第一电极组正对一个第二电极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为五相供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的火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保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的火线均与接触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为接线装置的输出端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驱动机构包括采集端和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在采集端与接触器之间,采集端采集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并将碰触信号或分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驱动接触器闭合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端是碰触开关或位置传感器,采集端设置在第一电极组或第二电极组的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能够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可靠地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2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