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2898.3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0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庾高峰;靖林;王聪利;李小阳;马明月;马兴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步 牵引 电机 转子 cuni14al3 收缩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作碾环工装、下料、编制碾环程序、加热、碾环工装预热、制坯、扩孔、平整端面、碾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碾环尺寸精度提高,所需预留的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碾环成型方式为静载变形,变形方式均匀,收缩环的力学性能也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转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铁、地铁、轻轨和城际铁路所需电力机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轨道交通重大装备,高性能精密铜件是轨道交通机车牵引电机的关键部件,要求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同时还需要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目前轨道交通高速异步牵引电机的转子都采用鼠笼式结构,转子材料包括导条、端环和收缩环等。
收缩环是电动机转子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热套于端环上,受紧配合力、本身及绕组端部的离心力、弯曲应力等作用,叠加应力很高。因此要求收缩环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尽可能高的塑性与韧性、最小的残余应力、最少的危害性缺陷。为了减少漏磁和涡流损耗,要求收缩环材料必须无磁性。随着电动机功率的不断提高,收缩环所承受的应力也逐步上升,在机组运转时,由于电磁场及电流的作用,会使收缩环发热。通常情况下温升有近百度,特殊情况下瞬时能高达几百度,因此收缩环材料也应注意高温软化问题。此外,电机收缩环常因疲劳裂纹而发生的事故。目前,牵引电机均使用铜基合金作收缩环材料。铜基合金除了保持钢收缩环的高强度性能外,还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及抗应力腐蚀,这对降低转子温升,减少转子端部断裂有明显效果。
CuNi14Al3材料具有高强高韧性,耐应力腐蚀,高耐磨,良好的导热性及无磁性。是常见的电机收缩环材料。
目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常用的成型方式是锻造,其工序包含下料、加热、墩饼、冲孔、马架扩孔及平面等。第一,锻造CuNi14Al3收缩环的扩孔方式是马架扩孔,由于马架扩孔时精度较低,锻件所需的加工余量较大,所需要投入的原材料较多,因此,材料利用率较低。第二,锻造CuNi14Al3收缩环的扩孔方式是马架扩孔,通过锻锤一下一下击打完成,变形方式是冲击变形,而且这个过程是依靠操作工的技能水平控制的,所以收缩环的力学性能不是特别均匀。第三,锻造CuNi14Al3收缩环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步牵引电机转子用CuNi14Al3收缩环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碾环工装
根据收缩环产品的尺寸,计算产品碾环尺寸,制作碾环工装;所述碾环工装材料选用模具钢,先锻造成型,再经过淬火、回火热处理,经车加工、铣加工及攻丝制备成上述结构;
S2、下料
根据产品碾环尺寸,计算产品碾环所需要的坯料重量,选择原材料进行下料;
S3、编制碾环程序
根据计算好的碾环尺寸,输入碾环机中,编制碾环程序;
S4、加热
在锻造前,先将下料好的坯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950℃±20℃,保温一定的时间;
S5、碾环工装预热
将制作完成的碾环工装安装在碾环机上,并将其预热至200℃至300℃;
S6、制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28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分类箱
- 下一篇:一种紫云红芯红薯双季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