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转炉煤气CO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085.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任科社;张昭平;杨普庆;谭学样;王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5;C21C5/36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转炉 煤气 co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转炉煤气CO含量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转炉开吹的同时加入一批含FeO冷料;2)转炉开吹1.5~2.0分钟后加入石灰总量1/3的生白云石;3)生白云石加入完毕,降低枪位和供氧流量;4)在开吹前3分钟至停止供氧前2分钟,加入过程含FeO冷料;5)冶炼至停氧前1.5~2分钟降低枪位和供氧流量;6)煤气回收时间从冶炼2分钟开始至停止供氧前0.5分钟结束。本发明方法可延长煤气回收时间,提高烟气中CO含量和煤气热值,降低炼钢工序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转炉煤气CO含量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重要的二次能源,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不仅能有效降低炼钢工序生产成本,为实现“负能”炼钢打下基础,而且能有效降低钢厂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清洁生产。
虽然现有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渣系,控制氧枪枪位压力,实现早化渣,使转炉煤气回收时间提前。通过优化供氧制度,合理控制氧枪枪位来可提高煤气回收量。但是却难以提高煤气中CO的含量。炼钢转炉在冶炼过程中,烟气中含有大量CO气体,为降低工序能耗,钢厂均进行转炉煤气回收。但是受冶炼工艺影响,转炉冶炼前期和后期烟气中CO含量及热值较低,无利用价值,一般不进行回收,导致转炉煤气回收量较少,对炼钢工序能耗降低影响较大。
中国专利文献CN102864273A(201210394717X)公开了一种增加转炉煤气CO回收量的方法。在冶炼前期,通过分批加入含CaCO3原料(石灰石、方解石),利用其受热分解特性从而获得CO的增加转炉煤气CO回收量的方法。在冶炼前期,通过分批加入含CaCO3原料(石灰石、方解石),利用其受热分解特性。本发明不依赖转炉自身碳氧反应,在不改变现有铁水碳含量以及增加供氧量的前提下,利用CaCO3分解出来的CO2来结合铁水中的碳,从而提高CO产生总量;通过增加转炉熔池内CO2浓度,利用{CO2}+[C]=2{CO}-△H的反应特性,快速提升CO浓度达到煤气回收标准,增加煤气回收时间。
但是,上述发明是转炉采用石灰石替代石灰的冶炼方式,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转炉冶炼前期单纯加入石灰石,石灰石遇热分解为CO2+CaO,由于转炉前期炉内氧化气氛较强,炉内游离氧较多,CO2与熔池中的C反应的几率较小,分解产生的CO2不会大量生成CO,烟气中CO含量不会快速升高,二是冶炼前期分批加入大量石灰石,会影响前期炉渣融化,对前期炉渣脱磷效率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转炉煤气中CO含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转炉煤气CO含量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改进转炉冶炼前期、中期造渣工艺,提高烟气中CO含量,增加煤气回收时间;通过改进冶炼过程的供氧工艺,提高烟气中CO含量和煤气热值,降低炼钢工序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转炉煤气CO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转炉开吹的同时加入一批含FeO冷料。
2)转炉开吹1.5~2.0分钟后加入石灰总量1/3的生白云石。
3)生白云石加入完毕,降低枪位和供氧流量;吹炼至2.5~3分钟,恢复枪位和供氧流量。
4)在开吹后3分钟至停止供氧前2分钟,加入过程含FeO冷料。
5)冶炼至停氧前1.5~2分钟降低枪位和供氧流量。
6)煤气回收时间从冶炼2分钟开始至停止供氧前0.5分钟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