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823.7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友仁;张志显;徐兆全;高会强;郑楚如;王守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恒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损伤 动力 检测 传感器 布设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桩码头损伤检测领域的一种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力布置传感器不准确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表面载有传感检测装置,所述传感检测装置包括凸轮曲轴,所述凸轮曲轴连接有驱动件,所述凸轮曲轴同轴连接有支杆,支杆转动行程中接触有圆柱,圆柱表面带有交叉的凹槽,所述支杆与凹槽间隙配合;圆柱内穿过有T形杆,所述T形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转向时带动夹持件张开。这种方法代替人力将传感器优化布置于码头各处,方便快捷地采集振动数据,进而判断码头基桩损伤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桩码头损伤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码头的损伤问题已经无法忽略,病态的高桩码头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隐患,因此需要定期利用损伤检测仪器来判断高桩码头结构的安全状况。目前码头基桩往往设计成较高的圆形或方形柱子形状,传感器大都通过人力用胶水直接粘接到码头基桩上,并且由于港口现场环境等影响,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并且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车体进行智能化布置传感器,代替人力将传感器布置在优化测点上,使得传感器布置更加高效,布置位置更加精确,传感器与基桩的接触更加紧密,方便快捷地采集振动数据,为准确地判断码头基桩损伤状况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方法,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表面载有传感检测装置,所述传感检测装置包括凸轮曲轴,所述凸轮曲轴连接有驱动件,所述凸轮曲轴同轴连接有支杆,支杆转动行程中接触有圆柱,圆柱表面带有交叉的凹槽,所述支杆与凹槽间隙配合;
圆柱内穿过有T形杆,所述T形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底部连接有控制竖杆往复运动的伸缩机构,所述横杆的竖向中轴线处带有安装式传感器,所述安装传感器底部带有夹持件,所述竖杆位于最大伸出时夹持件张开。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进一步,所述凸轮曲轴表面带有随行槽,随行槽的轨迹为封闭的圆形,所述随行槽的轨迹与支杆的重合处内凹,随行槽间隙配合于伸缩机构。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随行槽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竖杆和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竖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
进一步,所述圆柱两端带有转盘,所述转盘表面开有缺口,缺口位于凹槽的轨迹末端。
进一步,所述竖杆的移动行程中接触有滑槽,滑槽竖向贯穿于车体。
进一步,所述车体内设有中控台,中控台内置有车载电脑,且中控台用于带动驱动件启动,车体底部带有地面控制器,车载电脑依次信号连接地面控制器。
进一步,S1、将待检测码头的三维坐标信息输入地面控制器;
S2、在地面控制器根据有效独立法计算,确定最优测点的坐标点;
S3、将计算所得测点位置输入车体的微电脑控制系统中,车体自动定位到测点群的位置;
S4、到达测点群附近,车体停止运动,操作人员通过中控台启动驱动件,从而将传感器进行定点铺设,随后以车体车头为基准测点,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恒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恒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点支撑水力测功器校准方法
- 下一篇:计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