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5208.X | 申请日: | 2020-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章从旭;董俭召;刘永松;章儒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8;E21D11/14;E21D11/10;E02D17/20;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庆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积体上 隧道 异形 护拱逆做 进洞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建护拱四周山体按能够保持稳定的坡率进行刷坡,并对边、仰坡进行锚喷防护;
(2)按离山体远近,沿隧道纵向将护拱分两前后两段分别施工,前段护拱长2m,后段护拱长不少于6m;先施作前段护拱上断面,开挖时预留核心土,前段护拱上断面施作至拱部180°位置,两端设置临时混凝土基座;施作后段护拱上断面,左侧拱脚至基岩,右侧拱脚落至山体即可;
(3)在护拱内施作超前长管棚;
(4)前段护拱向下开挖,施作下断面,采用接长的方式将前段护拱落至设计标高;
(5)前段护拱施作完成后,暗洞开挖进洞;施工中先开挖上台阶,施作后段护拱右侧下断面及上台阶初期支护,一次开挖进尺控制在0.6~0.8m;
(5)上台阶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采用跳槽开挖方式开挖中台阶,所述跳槽开挖,是将中台阶分为左右两部分交错开挖,中台阶初期支护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台阶初期支护两侧拱脚同时悬空;
(7)中台阶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采用跳槽开挖方式开挖下台阶,下台阶跳槽开挖也是分为左右两部分交错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中台阶初期支护两侧拱脚同时悬空;
(8)洞身全断面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纵向长度12m,一次开挖进尺不大于3m;
(9)仰拱施作完成后,进行第一循环拱墙衬砌施工,进洞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边仰坡锚喷防护结构包括钢筋网、注浆导管、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铺设在坡面上,钢筋网的钢筋直径为6mm,网格间距为20×20cm;注浆导管与坡面垂直插打在坡体内,采用φ42×3.5mm钢花管,长450cm,间距150cm,呈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厚10cm,喷射覆盖在钢筋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护拱径向厚60cm,纵向长度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但总长度不少于8m;所述前段护拱纵竖向高度不少于10m;后段护拱竖向高度不少于7m,且左、右侧拱脚高度不同,具体根据现场基岩标高确定,要保证拱脚落在基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护拱内沿纵向等间距设置I18型钢拱架,相邻型钢拱架间设置等间距φ25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环向间距50cm,以增加护拱的整体刚度;钢拱架顶部设置孔口管以安装超前长管棚,孔口管环向间距0.5m,相邻孔口管间通过φ25钢筋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积体上隧道异形护拱逆做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长管棚采用φ127×6mm钢管,纵向长度40.0m;紧贴钢管内壁设置3根φ22钢筋,3根钢筋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并通过支撑钢筋连接固定,以增加钢管的整体刚度;钢管壁四周设置φ12mm注浆孔,纵向间距20cm,用以向山体注浆,将超前大管棚与山体加固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2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