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6728.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原;沈龙飞;邹海涛;高硕;孙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F3/24;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座 二次 转换 提升 网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网架拼装在四层混凝土楼面施工结束后开始,与四层竖向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
S2、网架在楼面拼装完成进行相关质量检测、验收,四周竖向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加强养护,待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S3、按照施工方案,在原设计东西两侧的18个支座中,选取6个作为提升吊点,并在北侧增设两个提升吊点,共计8个提升点;
S4、在选取的提升点柱顶安装8个二次受力转换机构,通过二次受力转换机构实现网架提升、静停、杆件嵌补、卸载及网架整体受力支座转换,并在网架对应位置安装临时杆件,与吊具连接形成8个吊点;
S5、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进入预提升阶段,提升时先提升10cm,检查设备运行数据,及网架形态变化,确认无误后静止12小时;
S6、静停12小时后,复查设备运行数据,及网架形态变化,复查数据确认符合要求后,一次性提升至设计标高;
S7、钢网架提升完成后,先安装除8个吊点以外的网架构件,并连接好未作为吊点的12个支座;
S8、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对提升装置同步逐级卸载,卸载完成再拆除8个提升器及二次受力转换机构;
S9、最后将吊点位置的结构杆件及支座安装就位,并对提升吊点位置的支座及支座球施加预顶力至设计值,支座底部转换板与主体埋板间的间隙插入同材质钢板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中施加预顶力至设计值包括如下步骤:
S2.1、拆除二次受力转换机构、临时吊点及临时杆件,嵌补吊点处的杆件,通过结构设计受力模型计算支座处在设计工况下所承受的支座反力作为向该支座处施加的预顶力;
S2.2、使用液压千斤顶回顶支座对支座球施加经设计复核的预顶力,再将支座板和成品支座顶面的间隙距离采用同厚度的钢板垫紧并进行焊接固定,使完成后的网架受力工况与设计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架设计支座位置中选取适当数量作为网架吊装点,选取的吊装点在网架提升时作为整体网架的受力点,计算整体网架跨中最大挠度不大于L/200,吊装点作为支座时,计算全部杆件应力比≯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提升吊点以外的网架支座受力承托网架整体时,整体网架跨中最大挠度不大于L/200,全部杆件应力比≯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二次受力转换机构的安装过程中采用熔透焊进行焊接,钢梁与钢梁、钢梁与立柱腹板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受力转换网架提升包括如下步骤:
S6.1、姿态检测调整:用测量仪器检测各吊点的离地距离,计算出各吊点相对高差;通过液压提升系统设备调整各吊点高度,使结构达到水平姿态;
S6.2、整体同步提升:以调整后的各吊点高度为新的起始位置,复位位移传感器,在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中,保持该姿态直至提升到设计标高附近,不同步的控制值控制在≤20mm,在提升阶段同时采用在各吊点共计8个点位附近采用人工辅助检查,采用水平仪进行测量看网架整体提升各吊点处不同步值是否在控制值之内,若出现超过不同步值,暂停向上提升,则应对该处吊点进行检测并排除原因后方可继续提升;
S6.3、提升速度: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影响构件提升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液压油管的长度及泵站的配置数量,按照本方案的设备配置,整体提升速 度约10米/小时;
S6.4、提升过程的微调:结构在提升及下降过程中,因为空中姿态调整和杆件对口等需要进行高度微调,在微调开始前,将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由自动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根据需要,对整个液压提升系统中各个吊点的液压提升器进行同步微动,或者对单台液压提升器进行微动调整,微动即点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完全可以满足网架钢结构单元安装的精度需要;
S6.5、同步观测:在钢绞线位置悬有钢尺,网架提升高度将于钢尺刻度上直接读出,当发现提升过程中有高度差异时,将立即统一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7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