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6728.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原;沈龙飞;邹海涛;高硕;孙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F3/24;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座 二次 转换 提升 网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庭空间的钢网架楼盖吊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本发明中提出的施工方法可确保网架在结构面或地面位置拼装,网架拼装可与四周混凝土结构施工同时进行,网架瓶装由高处作业变为地面作业,提高安全系数,并可保证焊接的质量,节约大量的人力、时间,加快施工速度;本发明提出的网架整体于楼、地面拼装完成后,依据网架单元受力计算,选取部分支座位置焊接临时杆件及吊点,并在对应的混凝土支座顶部设置二次受力转换机构,通过二次受力转换机构实现网架提升、静停、杆件嵌补、卸载及网架整体受力支座转换,通过工况计算,支座转换前、后均可使网架结构形成整体稳定受力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庭空间的钢网架楼盖吊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空间网架结构是由很多杆件通过节点,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空间杆系结构。网架结构根据外形可分为平板网架和曲面网架。通常情况下,平板网架简称为网架;曲面网架简称为网壳,网架结构为一种空间杆系结构,具有三维受力特点,能承受各方向的作用,并且网架结构一般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倘若一杆局部失效,仅少一次超静定次数,内力可重新调整,整个结构一般并不失效,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公开号为CN11160839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网架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网架支撑点测量定位→原材料复检→安装基本跨网架下弦螺栓球及下弦杆→安装基本跨网架上弦螺栓球、上弦杆及腹杆→基本跨网架提升→基本跨网架就位与支座连接→剩余部分网架高空散装→油漆找补→验收。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可以克服施工场地四周场地狭小,汽车吊难以安放起吊施工等问题,实现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网架安装施工,并且该方法高效安全,值得推广,随着空间网架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空间网架结构被广泛用作建筑的屋盖,其中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又是网架结构施工技术中的关键一项,例如,在钢结构网架为四层报告厅顶部楼盖的建筑工程中,其四周为18.5m高混凝土结构作为钢结构网架支座,只有在三层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开始网架拼装作业,才能保证既定工期节点的实现,故调度楼工程在施工完成三层顶板第一流水段后便及时插入网架结构的楼面拼装工作,实现了后期混凝土结构施工与钢网架结构楼面拼装的同步进行,并利用混凝土结构作为钢网架的提升支座,通过在混凝土支座位置安装的二次受力转换机构实现网架的提升和卸载,最终在既定工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证实了网架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整体提升技术简单实用,经济有效,安全可靠,节省工期,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因此,本技术领域人员提出了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座二次受力转换提升网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网架拼装在四层混凝土楼面施工结束后开始,与四层竖向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
S2、网架在楼面拼装完成进行相关质量检测、验收,四周竖向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加强养护,待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S3、按照施工方案,在原设计东西两侧的18个支座中,选取6个作为提升吊点,并在北侧增设两个提升吊点,共计8个提升点;
S4、在选取的提升点柱顶安装8个二次受力转换机构,通过二次受力转换机构实现网架提升、静停、杆件嵌补、卸载及网架整体受力支座转换,并在网架对应位置安装临时杆件,与吊具连接形成8个吊点;
S5、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进入预提升阶段,提升时先提升10cm,检查设备运行数据,及网架形态变化,确认无误后静止12小时;
S6、静停12小时后,复查设备运行数据,及网架形态变化,复查数据确认符合要求后,一次性提升至设计标高;
S7、钢网架提升完成后,先安装除8个吊点以外的网架构件,并连接好未作为吊点的12个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