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副变速箱、车辆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7321.1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岩;孙荣明;何树浩;李岩;冯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3/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变速箱 换挡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副变速箱、车辆及控制方法,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包括壳体、移动件、换挡拨叉、驱动器、控制电路及弹性复位件,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安全档位及余下多个档位;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安装于壳体;换挡拨叉设于移动件;驱动器可离合地连接移动件;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驱动器,以在控制驱动器与移动件连接时,通过调节移动件的移动量,带动换挡拨叉在多个档位之间相切换;弹性复位件设于壳体与移动件之间,用以在驱动器与移动件断开时,通过移动件带动换挡拨叉至所述安全档位。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化且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副变速箱、车辆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组合式副变速箱的切换方式主要有两种:气控式和摇臂式。其中,气控式换挡方式主要应用于制动系统为气压式的整车,车辆能够提供气源,通过气压控制副变速箱气缸前后移动,实现档位的切换,但这种方式的前提条件是整车必须能够提供气源,增加整车结构复杂度;摇臂式换挡方式主要应用于整车制动系统为液压式,整车无需气源,通过操纵拉丝的方式与副变速箱的摇臂连接,手动控制副变速箱拨叉前后移动,实现档位的切换,但这种方式适用的车辆通常较小,且通过拉丝控制副变速箱拨叉,在空间布置上需要增加拉丝固定支架,操纵拉丝机操作手柄,使得本来就狭小的驾驶室空间显得更加局促。同时,一旦驾驶室结构或者变速箱位置调整,上述两种组合式变速箱操纵装置就要重新设计,不具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副变速箱、车辆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传统副变速箱换挡方式存在空间占用较大且换挡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档位,所述多个档位包括安全档位;
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换挡拨叉,设于所述移动件;
驱动器,设于所述壳体,且可离合地连接所述移动件;
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以在控制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时,通过调节所述移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量,带动所述换挡拨叉在所述多个档位之间相切换;以及,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移动件的一端部之间,用以在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移动件断开连接时,通过推动所述移动件移动,带动所述换挡拨叉复位至所述安全档位。
可选地,所述移动件为蜗杆;
所述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
所述驱动器可离合地连接所述蜗轮。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具有旋转输出轴;
所述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以检测所述旋转输出轴的旋转位移量。
可选地,所述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以检测所述移动件的直线位移量,以供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旋转位移量及所述直线位移量,确定所述驱动器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车辆副变速箱换挡装置包括按压键,所述按压键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以触发按压信号,以供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按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工作。
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移动件的一端部;
所述移动件上连接所述弹簧件的端部的侧壁凸设形成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壳体共同限位所述弹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农业用物联网水肥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红树植物海漆快速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