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后视镜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8188.1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舜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1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潘杰;白洪长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后视镜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后视镜及其工作方法,该智能型后视镜的主体为具有折叠功能的后视镜,后视镜包括罩壳和镜面,罩壳包括主体罩壳和副罩壳,主体罩壳与副罩壳呈伸缩配合,镜面包括第一镜面、第二镜面和第三镜面,主体罩壳支撑第一镜面,副罩壳支撑设置第二镜面,副罩壳伸出主体罩壳的一端外侧面设有与第一镜面位于同一后视面的第三镜面;主体罩壳与副罩壳之间设有控制两者伸缩配合的电动伸缩机构。使用时,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机构,能实现副罩壳相对于主体罩壳伸伸缩,即实现第二镜面相对于第一镜面伸缩扩展,从而增大后视镜可视面积,提高行车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是一种智能型后视镜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A柱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现有的汽车外后视镜的功能大都具有折叠及后视调节的功能,其中折叠功能,是将后视镜朝内翻转,从而能减少后视镜相对于汽车两侧外凸的长度,起到防护后视镜,以及方便通过狭窄空间的目的。后视调节功能是指对后视镜镜面进行角度的调节,以针对不同驾驶者达到最佳的后视视角,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但这些后视镜仍存在以下不足:1、后视镜可视面积仍较为局限,尤其是汽车转向时,因后视面积不足,仍存在较大的盲区,易造成事故;2、后视镜折叠后无法进行后视,在通过狭窄空间时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上述不足,如果能设计一种镜面可伸缩扩展,并且折叠后仍具备后视功能的后视镜结构,则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可视面积,保障行车的安全。为此,有待设计一种具备镜面伸缩扩展,且折叠后具备后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智能型后视镜及其工作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汽车后视镜后视面积不可调节,折叠后不具备后视功能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型后视镜,该智能型后视镜的主体为具有折叠功能的后视镜,后视镜包括罩壳和镜面,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罩壳包括主体罩壳和副罩壳,主体罩壳与副罩壳呈伸缩配合,所述镜面包括第一镜面、第二镜面和第三镜面,所述主体罩壳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一镜面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主体罩壳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副罩壳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二镜面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副罩壳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即所述副罩壳相对于主体罩壳伸出至最大时,第二支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弹出至所述第二镜面与第一镜面位于同一后视面内,所述副罩壳伸出的一端外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镜面位于同一后视面的第三镜面;所述主体罩壳与副罩壳之间设有控制两者伸缩配合的电动伸缩机构,电动伸缩机构包括电机、螺杆、螺杆座,电机固定于主体罩壳内,螺杆座固定于副罩壳内,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杆,螺杆与所述螺杆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对所述第二支架弹出和收入副罩壳内的运动形成导向的导面,且所述副罩壳内设有对所述第二支架弹出副罩壳的行程和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部。通过上述结构,控制电动伸缩机构,能实现第二镜面相对于第一镜面伸缩扩展,从而增大后视镜可视面积,提高行车的安全。
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镜面之间设有第一电动摆转机构,第一电动摆转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摆转座A,第一步进电机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一镜面固定于摆转座A,摆转座A直接与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端固定连接,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后视镜折叠部位的转轴平行。通过该结构,方便第一镜面的角度调节。
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镜面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摆转机构,第二电动摆转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机、摆转座B,第二步进电机固定于第二支架,第二镜面固定于摆转座B,摆转座B直接与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端固定连接,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后视镜折叠部位的转轴平行。通过该结构,方便第二镜面的角度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8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