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355.4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龙;季鹏;边福忠;毛敏捷;李卓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10;C10B53/00;B01D53/26;B01D53/00;B01D4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曹鹏飞 |
地址: | 1101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干化机乏汽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湿污泥仓、双轴螺旋输送机、液压式污泥泵、干化机、分离器、冷凝器、送风机、输送装置、干污泥仓、输煤装置、煤粉制备系统和锅炉,湿污泥仓、双轴螺旋输送机、液压式污泥泵、干化机、输送装置、干污泥仓、输煤装置、煤粉制备系统、锅炉依次相连;干化机排气口与分离器入口连通,分离器出口与冷凝器入口连通,冷凝器出口与送风机入口相连,送风机出口与干化机进气口相连。本发明将乏汽集中除湿后,重新输送回污泥干化机内,循环利用,通过较少的设备改造成本,解决乏汽的处置问题,同时对锅炉系统改造较小,设备成本低,对锅炉燃烧影响较小,经济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再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快速增加。据测算,2016年我国污泥产量约4000万吨,预计2020年,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600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存在着“重水轻泥”现象,市政污水的有效处理率从2001年就稳步保持在85%以上,而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率却不足30%。污泥干化焚烧是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机构发明出了以废治废的污泥干化焚烧系统,但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存在设备复杂、造价高、再利用时会略微降低锅炉效率等问题。专利CN201520047960.3公开了一种“一种依托热电厂的污泥干化焚烧系统”,该系统旨在开辟一条废物循环利用,以废治废的蒸汽式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方案,该方案中包含乏汽处理系统、乏汽再利用系统,该方法将乏汽除湿后打回锅炉内焚烧处理,但设备复杂,需要改造原设备,且乏汽吹入炉膛内可造成锅炉效率轻微下降;专利CN201821016155.4公开了一种“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置用生物除臭装置”,该方法利用生物除臭装置将污泥资源化处置中的乏汽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排入大气,但该方案存在系统复杂,设备投资高,经济性较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及方法,可有效处理乏汽,设备成本低,经济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包括:湿污泥仓、输送机、污泥泵、干化机、分离器、冷凝器和送风机,所述湿污泥仓、所述输送机、所述污泥泵和所述干化机依次连接,所述干化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入口连通,所述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干化机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干污泥仓、输煤装置、煤粉制备系统和锅炉,且所述干化机的出泥口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湿污泥仓包括进料门、超声波料位计、电动搅拌机、液压骨架、出料口和仓体,所述进料门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超声波料位计位于所述仓体的顶部,所述电动搅拌机位于所述仓体内部,所述液压骨架设置在所述仓体底部,且位于所述电动搅拌机下方,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输送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包括二级冷凝器。
进一步,所述输送机包括双轴螺旋输送机。
进一步,所述污泥泵包括液压式污泥泵。
一种基于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系统的污泥干化机乏汽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湿污泥通过湿污泥仓均匀卸载在输送机上,依次通过所述输送机以及污泥泵送入干化机内,所述干化机通过饱和蒸汽将湿污泥脱水为干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