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筛选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982.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庆;赵慧莹;袁磊;王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Q1/70;C12Q1/04;C12R1/2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筛选 噬菌体 植物 杆菌 菌株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筛选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含有植物乳杆菌的样品进行发酵培养,然后破碎植物乳杆菌释放并富集噬菌体;(2)噬菌体的富集;(3)噬菌体的分离;(4)抗噬菌体菌株的分离。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目前通过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获得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此方法更加快捷准确、操作简单、高安全性,并且极大程度提高了抗噬菌体植物乳杆菌菌株的分离成功率,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筛选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属于乳杆菌属,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单个、有时成对或成链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分布在诸多发酵食品中,如发酵乳、发酵肉类和发酵蔬菜等。植物乳杆菌是人类胃肠道中的益生菌群,自然分布在人体的胃肠道中,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肠道健康、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改善焦虑抑郁等。同时,植物乳杆菌对改善发酵乳的风味特征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结构简单,但却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物体。根据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可将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植物乳杆菌噬菌体是一类以植物乳杆菌为宿主的噬菌体,该噬菌体能特异、高效地裂解植物乳杆菌。
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易受到噬菌体感染,从而降低乳品酸化率和风味特征等感官品质甚至导致发酵失败,被认为是乳品生产加工环境的主要威胁因子。此外,发酵乳的生理功能也大幅降低。
因此,筛选出具有抗噬菌体特性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对提高产品的发酵效率、改良发酵乳的风味质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获得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但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操作比较复杂,需要涉及遗传操作。
而自发突变获得抗噬菌体菌株操作简单,且不涉及遗传操作,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天然的筛选抗性菌株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高效地筛选出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将为解决因植物乳杆菌噬菌体引起的乳制品发酵失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筛选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含有植物乳杆菌的样品进行发酵培养,然后破碎植物乳杆菌释放并富集噬菌体;
(2)使用双层平板法分离步骤(1)中富集的噬菌体;
(3)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添加步骤(2)分离的噬菌体,培养使噬菌体感染并裂解植物乳杆菌获得裂解液;
(4)将步骤(3)获得的裂解液涂布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中培养,取培养液连续多次划线培养获得纯菌株,将所得菌株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培养,若在噬菌体存在下,连续传代至少三次均能正常生长,则该液体培养基菌株被确定为抗噬菌体的植物乳杆菌菌株。
优选的,步骤(1)含有植物乳杆菌的样品为发酵乳样品。
优选的,步骤(1)先将样品接种到MRS-Ca液体培养基培养,培养液采用超速离心方法破裂植物乳杆菌释放噬菌体,上清液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取滤液加入TSB液体培养基中,再加入植物乳杆菌共培养,培养液采用超速离心方法破裂植物乳杆菌释放噬菌体,上清液过滤去除杂质获得富集后的噬菌体。
更优选的,第一次上清液过滤使用0.45um的无菌微孔滤膜过滤;第二次上清液过滤使用0.22um的无菌微孔滤膜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灰渣陶粒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碳化钨加热还原炉自动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