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2190.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9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电力技术(海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H1/22;B62D63/02;G01M3/02;G01M3/24;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街道海盛***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移动 气体 泄露 检测 装置 | ||
1.一种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电机(2)、传动轴(3)、连接座(4)、环杆(5)、气体检测元件(6)、第一卡紧组件(7)、第二卡紧组件(8)以及联动杆(10),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传动轴(3)可转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连接座(4)通过传动轴(3)连接于所述机架(1)两端,所述环杆(5)连接于所述连接座(4)上,多个所述环杆(5)通过套管(11)连接以形成圆环结构,所述气体检测元件(6)设于所述套管(11)上;所述第一卡紧组件(7)的一端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卡紧组件(7)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连接座(4)内;所述第二卡紧组件(8)位于所述连接座(4)内,所述第二卡紧组件(8)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3)连接;所述第一卡紧组件(7)通过所述联动杆(10)与所述第二卡紧组件(8)进行连接;还包括主驱动轮(20)和副驱动轮(30),所述主驱动轮(20)和所述副驱动轮(30)通过齿轮组(9)与所述驱动电机(2)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卡紧组件(8)包括矩形块(81)、第二卡圈(82)以及第二啮合圈(83),所述矩形块(81)滑动设于所述连接座(4)内,所述第二卡圈(82)连接于所述矩形块(81)上,所述第二啮合圈(83)连接于所述传动轴(3)的端部;所述矩形块(81)通过所述联动杆(10)与第一卡圈(72)进行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9)包括主动锥齿轮(91)、从动锥齿轮(92)、传动齿轮(93)、主齿轮(94)以及副齿轮(95),所述主动锥齿轮(91)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锥齿轮(92)和所述传动齿轮(93)连接于所述传动轴(3)上,所述主动锥齿轮(91)与所述从动锥齿轮(92)啮合传动;所述主齿轮(94)和所述副齿轮(95)分别与所述主驱动轮(20)和所述副驱动轮(30)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94)和所述副齿轮(95)与所述传动齿轮(93)进行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组件(7)包括电磁铁(71)、第一卡圈(72)以及第一啮合圈(73),所述电磁铁(71)设于所述连接座(4)内,所述第一卡圈(72)通过限位杆(74)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4)内,所述限位杆(74)上套接有复位弹簧(75),所述复位弹簧(75)位于所述电磁铁(71)和所述第一卡圈(72)之间;所述第一啮合圈(73)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上设有弧形导向槽(112),所述环杆(5)位于所述弧形导向槽(112)内螺纹连接有导向凸起(51);所述导向凸起(51)之间通过调节组件(12)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调节螺栓(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套接于所述套管(11)一端的所述导向凸起(51)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套接于所述套管(11)另一端的所述导向凸起(51)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21)通过所述调节螺栓(1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2)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内设有弧形弹簧(111),所述弧形弹簧(1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杆(5)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移动的气体泄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圈(72)上设有矩形杆(721),所述矩形杆(721)和所述矩形块(81)上设有矩形孔(700),所述联动杆(10)两侧设有条形导向孔(101),所述矩形孔(700)内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条形导向孔(101)内,所述联动杆(10)铰接于所述连接座(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电力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未经创新电力技术(海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1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